Wednesday, July 30, 2008

If These Walls Could Speak 斷牆人語


Posted by Picasa


斷牆人語 

聽過這樣的一個長城故事嗎?「塊塊頑石還疆靖,千秋功過誰論定。孟姜之女哭苦命,憂憤早已隨日月。巨臂依舊抱百嶺,歷史要它身保證。城上垣上千載火,中國歷史少安定。」

這是已故香港歌星羅文的「長城謠」,唱出的是一片無奈的憂傷。羅文大概是在六十年代,「背棄祖國,投奔自由」,偷渡進入殖民地香港。最初在左派電影製片公司「長城」及「鳳凰」工作,當歌舞片「臨記(臨時演員)」,挨盡了不少苦頭。在不斷打拼下,終於成為天王巨星,樂壇的「大哥大」。若不是港式通俗文化,為他提供了生存及發展空間,在蒙古包前的舞蹈,觀眾是難以認出他的面容,更不用說灌錄無數的金唱片了。

與羅文的「長城謠」同名的,亦是一闕好歌。這是1937年抗戰的年代,由潘子農填詞的,歌詞充滿民族憂患感:「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自從大難平地起,姦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沒齒難忘仇和恨,日夜祗想回故鄉。大家拼命打回去,那怕倭奴逞豪強。四方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

這首是小學音樂老師喜愛的歌,調子簡單,旋律優美。當時,對這歌的內容一知半解,老師要同學帶著感情地唱,無論怎樣,也無法唱出淚水來,因為,故鄉是遙遠的、歷史是陌生的。到初中時,才對這首歌有一點認識,但在音樂課,已沒有唱這首歌了。在追問母親抗戰時期的家史時,才知道大哥及大姐在香港淪陷時去世,聽到這首歌,眼淚就在心中流淌.....

與長城有關的,又有另一頁歷史故事。這一代人,對國土的認識,愈來愈薄弱,愈來愈模糊了。還有人記得「珍寶島」在那裡嗎?「珍寶島」位於中俄接壤的烏蘇里江上,在主要航道中心線靠近中國的一方,按國際慣例,是屬中國領土。但當時的蘇方卻說:島是河水沖割蘇方河道而成,故屬蘇方所有。雙方就這無人小島,差一點打了一場熱核戰爭。在爭鬥中,雙方還開動一切的宣傳機器,互相指責漫罵。蘇方說﹕中國自古以來,與鄰國是以「長城為界」。中方則反駁說:在中國以長城為界的時候,俄羅斯人還未懂怎樣穿衣服.....

現在,長城已不再是抵禦外敵的防衛工事了。而俄羅斯人已不單懂得穿衣,而且是穿上迷彩軍服,佔據著中國大片土地,又豈止如「珍寶島」大小的島嶼呢!可惡的是,當權者可以輕易在言談之間,無顧國人的情感,把爭議的土地一筆勾銷。現在,再唱起那些關於長城的歌,真的又有幾番滋味在心頭了。

過去,曾經有一位在位的老人,提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運動。現在,以經濟建設為藉口,沿著萬里的長城,每一天都有大段的城牆、烽堠、箭台被人毀壞,城磚碑板充作建築材料,城道推毀,擴洞成通道。遊人在磚牆上隨便刻下無數「到此一遊」的字句。消費文化充斥,景點已轉讓成為旅遊公司的私有產權。剩下來的,就只有那些斷腸人語,留在頁頁的電腦網上,幅幅頹垣敗瓦的照片,慘不忍睹,叫人心酸。2002/12/6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