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6, 2018

支持麻州眾議院H3361提案 Support The Mass House Bill 3361





支持麻州眾議院H3361提案                                                                  

最近,由麻州昆西選區眾議員陳德基,帶頭倡議的麻州眾議院H3361提案,在麻州州府聽證會上鬧得沸沸揚揚。

平日,躲藏在大波士頓市近郊富裕市鎮的中國移民,一向從不關心唐人街政治,更看不起低下層華人生活,為了數據資料細分的提議,卻嚮應在微博群組的號召,頓然間活躍起來。並聲稱自己是亞裔美國人,打着反種族歧視的旗幟,在陳德基的畫像上加上希特拉的鬍子,更在宣傳單張突顯奧巴馬總統的穆斯林名字,緊跟川普的種族至上的言論,誰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不是昭然若揭嗎?出席聽證會的反對者是清一色富裕中國移民,沒有是其他族裔的亞裔美國人。他們大部份甚至從麻州鄰近州份,乘巨型巴士而來。

其實,所謂細分亞裔統計數據資料是有必要的。亞裔内部不同的文化、教育、經濟背景的差異,加上多個來源國籍及語言,不但反映了世代的區别,也因為群體中的多元特色,突顯出不同的需要。在亞太裔群體中,有來自多至49個原籍國。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美國有1732.1萬亞裔,佔美國總人口的5.6%,其中華人居冠(367萬人),其次是菲律賓人(341萬人)、印度人(318萬人)、越南人(173萬人)、韓國人(170萬人)和日本人(130萬人)。根据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從2000年到2010年,亞裔美國人的總人口增長了46%,是美國人口增長最多的主要族群。

須知,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華人有476萬,佔全美人口1.2%,在加州大學的亞裔學生人數佔了三份一,在麻州有57.5%亞裔美國人有學士或以上學歷,其中越南和柬埔寨人的比例分別為25.9%14.9%。亞裔美國人家庭總收入平均為81,505元,越南和柬埔寨人家庭收入中位數僅為56,89557,290元。這裡說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亞裔美國人的大傘下,不論在教育或經濟上,各族裔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更遑論政治權益了。如說市郊富裕的華人可以不顧唐人街的需要,知識水平及收入高的華人家庭,就可奪去越南和柬埔寨人平等教育機會,那麼,請不要打著我們都是亞裔美國人的幌子,招搖撞騙了。

這群在近二、三十年才到美國,在市郊富裕市鎮定居落戶的中國移民,其中不少是投資移民、暴發戶,也不乏虎爸媽,他們滿腦子補習班想維,拼命用盡一切手法,出盡八寶,就算攀附權貴,都要把子女擠進長春藤名牌大學,更認為細分亞裔統計數據資料,有損他們入讀名牌大學申請的競爭力。他們一直以來都主張純以學校成績,公開標準考試得分,為唯一入學準則,反對平權法案,及以綜合評估方式取錄學生, 或對低收入家庭設有特別學額。其實要增加子女的入學競爭力,就是培養他們的均衡發展,鼓勵他們多參與社會,放棄在中國的強記背誦讀書方法,要有獨立思考分析力,不是光反對恢復平權入學,控告私立大學逆向歧視,散播對細分亞裔統計數據資料的恐懼,便可換來名牌大學的入學通知。

要指出,發起支持收集細分數據資料的24個麻州亞裔團體組織,其中不少是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在維護少數族裔權益,擴大選民政治參與,做了不少教育工作和激發起有影響力的社會行動。一向對政治恐懼的中國新移民,也趕上了時代的列車,積極參與,加入進步的行列,而不是躲在川普的屁股後面,繼續做他所形容的糞溝國家的順民,只顧眼前利益,取得進入名牌大學的虛榮,而對其他少數族裔的不公對待,充耳不聞,默不作聲。要努力擺脫模範少數族裔迷思的刻板印象,這才是真正要爭取的目標。2/6/2018


Sunday, February 4, 2018

Renewal 再生


Renewals - Lydia Lowe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that the Tyler Street
branch was coming down,
while all around the kids 
who played hide-and-seek on the street, 
amidst goblins and fairies from borrowed books, 
were speechless with loss.

Then the bookmobile rolled in,
here and gone like the tinkling
of the ice cream truck on a summer day.
Sometimes they made their way
to Copley Square, where all around
old friends they'd found before
waited to be checked out 
and renewed again and again.

But afternoons soon filled with homework
from school and home work with mom, 
poking the sewn fabric out with a wooden chopstick
--more tickets, more pieces per hour.

So, in a drawer, the library cards now lay 
buried under curling pages of S&H Green Stamps.
Later, their own children cried for one more story, just one more,
and, recalling their days in the stacks,
they tried to go back on weekends
with the kids in tow,
but running out to Copley Square
was easier said than done.

And soon their children
and the children's children
no longer knew the thrill
of a finger run along the spines,
the catalog of yellowed cards in Dewey decimals,
the hush of hallowed haunts and 
whispered rhymes.

But one day the young 
borrowed and renewed the elders' dream,
passing it from teen to teen and screen to screen,
until the hope was in our throats
the words were on our lips again—
a library for Chinatown renewed!

再生

開始時

消息傳來
泰勒街圖書分館要拆卸了
鄰近的孩子
仍在街上玩捉迷藏
借來的圖書
上面的小精靈和仙女
頓然間感到失落
啞口無言。

然後
流動圖書車開進來
來去就像夏日的雪糕車
叮噹作響
有時
人們要走到老遠的葛培利廣場
在那裡與老友邊談邊等
還書或續借再續借。

下午
總有做不完的學校家課
和媽媽的家務
用木筷子翻轉縫好的布條袋
有更多的工單
每小時更多的件工。

因此在抽屜裡
現在放滿圖書卡
埋在捲曲的S&H綠色印花郵票頁下
後來
他們自己的孩子又在叫嚷
再要來多一個故事
回想他們在圖書館的日子
試圖在週末
拖著孩子們一起去
但是要跑到葛培利廣場
說來容易做時難。

不久
他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再也不知道
手指在書脊上往來找書的樂趣
不懂發黃的圖書目錄卡上杜威編碼
感覺不到神出鬼沒的靜寂
和竊竊私語的詩韻。

但有一天
年輕人借來和更新老一輩的夢想
傳給十來歲的青少年
翻動螢屏上的一幕又一幕
直到希望在我們的喉頭
話在我們的嘴唇邊
唐人街圖書館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