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2, 2011

尋找艾未未 In Search of Ai Weiwei







尋找艾未未

在上星期,國際知名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準備登機飛往香港,參加一個與藝術行為無多大關係的活動,在北京國際機場,被兩名便衣人員帶走,至今下落不明。他的母親與姐姐,對艾未未的人身安全感到十分憂慮,於是在北京街頭,貼出尋人啟事,並在網上流傳,在“臉書”廣泛被轉載,引起國際的關注。如此一帖,與尋找被拘禁的異議人士的情況,是極為相似,要兒子“回家吃飯”的呼籲,已成為流行語,帶有強而有力的信息,無比的勇氣,不畏強權,對不公的權力制度,絕不妥協。

艾未未是著名詩人艾青的兒子,溫總理曾多次公開引用艾青的詩句。在表達對祖國深厚的情感時,溫總會用艾青這兩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談到民生問題,溫總提出﹕“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但造成農田土地濫無止境的遭破壞,江河湖泊乾固,環境染污,這是誰之過,不單是詩人艾青早已發出質問,他的兒子艾未未更用行為藝術及社會行動,赤裸裸地提出了控訴。

究竟艾未未觸犯了什麼法律呢,當局仍未有作出明確的回應,只是當有外國記者,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問及艾未未的情況時,發言人拒絕披露艾未未的具體下落,卻批評西方政府,聲援一個“面臨經濟審判的犯罪嫌疑人” 。換言之,免強承認艾未未是犯了經濟罪,被刑事拘留,將要面臨審判。

在國務院沒有證實艾未未被捕的時候,新華社便發表的文章,引述互聯網上未經查證的評論,指艾未未涉嫌逃稅、侵吞藝術界的款項及資源、涉嫌抄襲中國藝術家岳路平的靈感,只由於艾未未在藝術界的影響力,無人敢公開批評。文章更引述內地藝術界的言論,認為艾未未的藝術成就只屬「三流」。作為一家官方新聞通訊社,在發表如此言論之前,應該是審慎其事。

艾未未是一個有良心的藝術工作者,面對社會上種種不公平的現象,當然會用批判現實的態度,揭露權貴的荒謬,挑戰當權者的虛假道德和法律底線。就以收集汶川地震死難者名單為例,把豆腐渣工程,草菅人命種種罪惡,拍成記錄片,公諸於世。因揭露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仁,遭逮捕後送上法庭時,艾未未挺身而出,為譚作仁作證,但在途中遭毆打,以至受耽誤,而無法出庭。因此,艾未未已被當權者視為眼中釘。

由於北非及阿拉伯革命高潮,一浪高於一浪,擔心到茉莉花革命會傳播到中國來,雖然,大部份評論家都認為,中國的社會不滿情況,還未到達臨界點,但要放下心中的疑慮,唯有鎮壓一切動亂在萌芽期,大肆拘捕異議人士。最附就連家庭教會,在露天場所造禮拜也不容許,反映出政權本身的虛弱。特別是中南海權力大換班之際,替新主營造平穩過渡的環境,這視為重要的首務。

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一再調“5不搞”﹕ 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分立和两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有意加緊收拾這一屆的麻煩事,不要留給下一屆,這些都是從主觀良好願望出發。之所以提出“5不”,其實在黨內一股新冒升的少壯開明力量已經形成,加上不時就民主與自由的普世價值,受到溫總的“溫馨提示”,較為保守的團派要確立主導的地位,作出了強硬的回應是可以想象的。

週末的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出現了無數艾未未的頭像,這種艾未未式的行為藝術,是要表達出一個強烈的訊息,當藝術成為表達政治訴求的一種工具時,其殺傷力是遠遠超過槍炮、子彈的威力,從艾未未的被逮捕,而引發出來的內在反抗力量,又豈能用暴力去鎮壓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