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對巴金的隨想 Random Thoughts About Ba Jin (II)






在文革前,巴金由於高據權位,亦主持過一些批鬥大會,在長官意志下,做過有違良知的事情。但在革命洪流的沖擊下,亦關進牛棚,後得娘娘開恩,作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不帶帽子,可做翻譯,不能寫作。對曾被他落井下石的人,表示懺悔過,自己也受過苦,在感謝黨對他的寬大之餘,寫過歌功頌德的文章,這是文人的悲哀。一個弱質的文化人,在專權下,更感到無力。故在他還有幾分氣力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之際,倡議建現代文學館及文革博物館。


在黨的關懷下,兩者他得其一,現代文學館終在1999年建成,而文革博物館就不必多提了。其實,文革博物館早已建成,地點可在紀念堂原址,展品可以保留,只待換個招牌便可。

巴金在第二次的解放後,恢復寫作,在1978年開始,一共在香港大公報寫了150隨想錄。同時,亦在香港文匯報寫創作回憶錄,到1980年,共寫了11篇。在1981年,巴金停止向大公報供稿,抗議稿子多處被刪除,憤而擱筆。大公、文匯是香港左派愛國機關報紙,言論緊跟中央,巴金不可不知,對刪稿一事,又何須動怒容呢!不錯,在英殖民地統治下的香港,有較大的言論空間,但在無限忠誠的思想框架下,這些辦報人早已喪失獨立思考的人格,把天賦言論自由的人權,拱手向長官奉獻了。

巴金對八九民運不發一言。同年十一月,在家中親自接過朱榕基送來的老松盆景壽禮。一位85歲的老人,曾為民主而寫、為自由而歌,對著年青人在廣場為民主擾攘多月,終以流血收場,能不動情?面對廣大人民的社會訴求,是基於健康或政治的理由,令他默不作聲,還是在無聲抗議呢?筆者一直希望是後者,但願這個判斷是正確的。

往者已矣!對這位文學巨匠人民作家苛責之餘,還是帶著崇敬之心,願他在天之靈,仍會為自由、民主與志同道合的鬥士一起隨想!10/28/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