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0, 2011

人間淨土 Heaven On Earth (II)


人間淨土 (下)


佛教所提出的經濟學理論,是與現今社會流行的物慾主義截然相反的。物質主義的經濟學就是不擇手段,運用一切資源,去令人們膨漲的慾望飽足,而得到快樂的滿足。而佛教的本義是淨化人格,以慈悲憫人的心,去善待一切生命,而推廣到愛護一草一木,同樣給予平等的尊重,以簡樸清淡的生活態度,去抵消人的慾念,與大自然和諧冥合,共生共享,而修練正果,得終極的解脫。


時下流行的政治術語要算是“和諧社會了。但是,提出要社會和諧的人似乎是缺乏基本的認識。要人類社會得到和諧,首先是人與天地萬物及大自然環境取得和諧協調。越是不斷地向大自然環境施暴,拼命去掠奪地球可再生及不可再生的資源,讓大自然失控,水土流失,悲劇猶生,那裡可能有和諧的社會。


以中國的煤礦開採為例,礦主及有權勢的人為著取得豐厚的利潤,進一步去開發資源,要礦工挖掘更多、更深及更長的礦坑,逼他們越走越遠,危險性必然會更大,意外及人間悲劇頻仍,這源出於人的貪念與慾望,不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這個教訓令人們得到覺醒沒有?正如不丹的內政部長說﹕物質的福祉並不能確保人類彼此相處和諧,也不能確保人類與環境間的和諧。這不是對只知圖利的當權者、追求物慾主義的為政者,當頭棒喝嗎?須知經濟成長並不是人類幸福的唯一途徑。


修馬克在《小即是美》(又譯作《美麗的小世界》)這本書談及經濟發展要兼顧人性與未來世代的生存福祉,從而建立“可持續的發展,而這種“可持續的發展的指標是包括精神健康、國民公德、公園普及度、交通、罪犯、污染、回收等。這不就是一個理想的天地人合一、互相包容的社會嗎?要達至這個境地,必然要敬天、澤物、愛人、律己、嚴身了。對資源的揮霍,對大自然肆虐,必然會導至人與人之間的暴力,人類會自食其果。不要以為佛教只談來世,在輪回的說法下,若不重視今生,又怎會有來世呢?唯有善待宇宙天地萬物,才會得到永生。


佛教提出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萬事憂,唯有壓止人的物慾滿足,就是快樂的源泉。人要肩負起因追求物質滿足的重擔,終日奔波勞碌,連與家人一起共享天倫的時間也沒有,那會有快樂。社會和諧是建基於人與大自然生態環境萬物的和諧,才有真正持久的快樂。


淨心才能淨土,正身才能正人,敬天才能愛民。若是以鬥天、鬥地及人鬥人為立國理念,而全無良知、悟性,這不會是國民的福祉,要構建和諧社會、人間淨土,更加是顯得渺茫無期了。


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