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7, 2008

京奧2008﹕赤膊與文明Being More Civilized OR Being Bare-Chested


Posted by Picasa


京奧2008﹕

在2002年7月10日,《波士頓環球報》有這樣的一篇報導,說《北京青年報》認為,現在是提出『不得赤膊』的時候了,因為,北京作為2008年奧運主辦城市,必須要懂得『閉體』,才能與世界文明接軌。

或許,有人會辯稱﹕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倉廩實而後禮義興。中國人口眾多,要13億人民有起碼的溫飽,才能講文明風尚。衣與食固然是國民生活所必需,但是怎樣才算足夠,則大有商榷的餘地。

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人們可以沒有好像現時的那種道德標準,但是,到了這個『社會主義新階段』,加上『一部份人已經富起來了』,是不是可以開始講文明、樹新風了嗎?

人多是一個事實,但是決不是『袒胸露背』的藉口。其實,在公眾場合有適當的衣著,這已是很低的標準了,其他陋習如上車爭先恐後、不讓座、隨地吐痰、粗言穢語等等,《北京青年報》卻避而不談。雖然,『五講四美』已成了歷史名詞,但須知中國是禮義之邦,在新時代的主旋律下,也得先來一個『不赤膊、展文明』的運動才能迎奧運了。

北京的夏天,氣溫之高,足可與波士頓連日的高溫相比。在唐人街,光著上身做搬運的大有人在,除了在查理河堤上做日光浴外,裸露上身,隨處走動的情況是寥寥可數。以前在盧威市,一些柬裔青年,袒露胸膊,招搖過市,引來社區人士的非議,這雖然多少帶有種族歧視成份,但東南亞人過慣了熱帶生活,是天氣使然,與文明與否無關,惟入鄉隨俗,既然在眾人的眼皮下認為是不雅,有失斯文,就應有所檢點,尊重別人的感受。

為瞭解一下過去老北京的消暑解熱良方,在書店找了一本小書,書名是《回憶舊北京》。在其『消夏拾零』篇中有這樣的描述﹕『立夏之後,在大院子裡搭天棚以遮驕陽。冬天在故宮神武門前的御河打冰留待夏天用。』清代淨香居主人《都門竹枝詞》就有此絕句﹕天棚高搭院中間,到地簾重綠竹斑,洽布糊窗紗作冪,堆盆真個有冰山。這就是大暑天時,北京的夏日情懷了。當然,在大拆四合院,清理胡同去大搞房地產的今天,搭天棚遮驕陽的日子,已成了集體回憶的文明戀歌了。

談到解暑,篇中亦有好建議﹕或在大槐樹濃蔭下,吃菱角、瓜仁、山楂、奶酪,或到街頭巷尾吃果子幹、玻璃粉、雪花酪,或到琉璃廠吃冰糖棋子、糖葫蘆、蜜饌果脯、喝酸梅湯。老北京就是這樣怡閑去消暑,比起現代北京人赤膊、袒胸、露腩,著實文明得多。

舊北京的風貌大概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的北京精神面貌亦未能建立起來,這個課題就算到了2008年奧運來臨時,也未必會有任何改變。2002年7月26日寫

articles.latimes.com/2002/aug/17/world/fg-bare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