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7, 2008

風簷展書讀 the breeze brushes gently across the pages

閉上眼晴,想想一個初中生,坐在圖書館清幽的一角,打開文天祥的《正氣歌》,讀完了最後的四句﹕『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會有怎樣的感想呢?話說,文天祥寫完《正氣歌》這四句後,擲筆長嘯。在中國城長大的一群年青人,再能領受到這種浩然之氣嗎?實話實說,不要問他們會有何感受,想要他們說說對文字上的理解亦不易。

這四句的語譯是﹕雖然先賢離開我們一天天的遠,他們的典範事跡仍然永留人間,在和風拂拂的屋簷下,翻開古籍細讀,哲人的風範,瀝瀝在目,光輝照耀著我們的容顏。回想起,在九龍窩打老道香港市立圖書館分館的自修室門外,就掛有文天祥《正氣歌》中的最後兩句,作為對聯,頗有意思。

去年,當波士頓市政府選舉時,曾在昆士小學內舉行過候選人政見會,會場外有青年發起簽名運動,要求把圖書分館帶返華埠,而在場的候選人亦紛紛表示支持。而早在2003年八月,市長也曾在波士頓重建局的新聞發佈會中重新承諾,為華埠圖書館重覓新址。在2005年五月,社區已向有關方面提交了一份厚達八十二頁的報告書,要求重建華埠圖書館。看來,這是一份『哀的美頓書』(Ultimatum最後通牒),市長及市議會應是責無旁貸了。

遠在1896年,華埠圖書館就是在泰勒街130號,館內設有成人閱覽室及參考圖書室,亦有兒童圖書及特別為兒童開放的時間,但在1938年關閉,後因社區的壓力,在1951年重開至1965年拆毀,拆毀的原因只有兩個,就是為了騰出空地建中央幹線及後來的大同村。此後,就用流動圖書車代替,不久亦停用。現在,全波士頓市共有27間鄰區圖書館,最近華埠的是在天滿街的南端分館,離唐人街也有一英里半之遙。

早幾年前,有人拿出一批有關中國的玻璃舊底片,要送給華埠,竟然不知如何處理而退回。若然華埠有自己的圖書館,這些歷史文物便可放在圖書館內,連同其他有關波士頓華人的文獻、記錄、照片、服裝、生活用品等,也可在圖書館作永久的公開展覽,當然還會有大量中文圖書、典籍及藝術品。至於原來在屋街的華埠壁畫,亦可重新繪畫在圖書館的外牆,成為華埠的新景點。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美術工藝世界弛名,而波士頓華人亦有過血淚交織的一頁,對美國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圖書館內,就讓來自中國的學者,向這裡的學生介紹中國歷史、文化,請老華僑與年青的一代,分享一下他們的口述歷史,大學教授亦可對他們的研究課題,公開給華埠的聽眾,本地與外來的藝術家,更可在華埠圖書館舉辦展覽,開拓華人的藝術視野。

總希望有一天,在一個微風拂拂的季節,走進有中國建築特色的華埠圖書館,看到青年學生打開有關文天祥故事的中英對照圖書,而在旁邊的老華僑,架起老花眼鏡,正在向他用英語講解『古道照顏色』的意義。 1/12/2006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