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7, 2011
洋紫荊 Bauhinia
洋紫荊
先有北非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繼而是埃及人民推翻穆巴拉克的獨裁統治,這個以花朵為代號的顏色革命,已蔓延到其他中東地區,如巴林、利比亞、也門等。香港的時事評論員首先用了“中東波”這個新名詞,去形容一浪接一浪的中東革命潮流。回想起在上個世紀末,因蘇聯解體,導致整個東歐華沙公約國成員的人民,對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追求,起來反抗暴政,引發出“蘇東波”革命,還是歷歷在目。雖然,兩波革命浪潮相隔有20多年,但是結果就只有一個,面對著波瀾壯闊的人民起義行動,獨裁者只有倉皇辭廟,逃亡他國,或死在人民的槍下。
受到“中東波”影響的地區,不一定是出於經濟因素,為了“麵包”起來革命的。這些擁有石油資源的國家,巨額財富就落在統治家族及猶長皇朝手中,小數人奪取不成比例的財富,做成官富民窮,甚至是統治階層長期緊握權力,人民連起碼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任何保障。當然各地有不同的革命土壤,但是,人民已不再是愚不可及的了,特別是資訊流通,電腦網絡普遍,高壓統治已經不能阻止人民的覺醒,不滿的情緒、抗爭的意志不斷高漲,即使是力量極之卑微,也可推倒龐大的國家機器。
在有一些中國人來說,對茉莉花好像是情有獨鍾,認為以茉莉花命名的革命,應該是在中國爆發開來。因此,透過互聯網,連續第3個星期,號召在55個城市發起中國茉莉花革命散步運動。在第一個星期天,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及上海的人民廣場,的確是有群眾聚集,當然,很快便被有備而來的大批公安及便衣警察驅散,當場逮捕了不少好奇圍觀的人士。到了第二個星期,北京出動灑水車,不停來往沖洗道路,禁止行人在街上停留,更預先用圍板把集合地點封閉,對前往採訪的外國記者,使用極為粗暴的手法,加以拘留。而在第3個星期,適逢人大及政協兩會的召開,當局更如臨大敵,索性把道路封閉,禁止一切人等進入。
既然茉莉花革命在中國鬧不起來,一向享有集會示威自由的香港,在上星期天,便發起了紫荊花革命,有萬多人參加。在中國傳統曆法中,當日正是“驚蟄”,又名“白虎開口日”。按民間的說法,在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各種污衊不堪之物包含小人、白虎星君等,也開始活動,因此必須在此時打小人,以免小人為害。由於香港天資獨厚,歷年來的財政預算,累積了數以萬億計的盈餘及外匯儲備,政府庫房滿溢,特首曾蔭權及財政司長曾俊華,不顧民意,不理勞工階層死活,一意孤行,推出財政爛方案,令全城變成“憤怒鳥”,而曾蔭權及曾俊華便成了小人、白虎,全城喊打的對像。
在示威之前,有香港中央政策研究主任,說香港民怨已達“臨界點”,到了隨時爆發的時刻,於是政府一改強硬態度,仿效澳門及新加坡派錢的造法,凡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可獲6000元,以平息民憤。特首曾蔭權當然是聽命於中國最高領導人,認為香港動亂,必然會影響到週邊地區不穩,甚至蔓延全國,一場小小的紫荊花革命,可能會是一發不可收拾,演變成大規模的茉莉花革命,更是要極力制止的當前急務。整個上午在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進行的全民“打小人”,反對財政預算示威遊行活動,到了傍晚,警方終於採取武力手段,拘捕拒絕離去不散的年青人群,有113人被逮捕。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以洋紫荊作為港花,並用在區旗、區徽上。基於政治不正確的原因,上一任特首太太,特意去掉了“洋”字,改成紫荊花。洋紫荊在上一代香港小學生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伴隨著紫紅色的花朵,是兩片對稱的綠葉,小時候稱之為“聰明葉”,並放在墨盒、書頁中,期望在讀書、考試帶來保佑。在回歸快近15年,中國加強對香港的民主進程干予及控制,就算抹掉香港的“洋氣”,深受西方思想價值感召的年青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了,倘若革命到了臨界點,無論是紫荊花還是茉莉花,又有誰可阻擋得了呢!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