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王震 1908-1993
1940年,奉毛澤東之命,率領359旅到南泥灣墾荒。1949年,請纓進駐新疆,建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陆有傳,1986年底,左派老人逼胡耀邦下台時,就是王震拿着8老的聯名信,威逼鄧小平。「六四」時更要求鄧給他10萬軍隊,力主鎮壓,聲言要殺1萬學生。
姚文元 (1931年6月-2005年12月23日)
「四人幫」成員之一。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報》、《文匯報》發表《評「三家村」──〈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的反動本質》,揭開文革大戲的序幕。
1976年10月6日被中共中央隔離審查,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永遠開除姚文元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1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認定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以「組織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處其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在法庭的最後陳述中姚文元辯稱,犯有錯誤或嚴重錯誤而非反革命罪行,同林彪及其反革命罪行「掛不到一起」。
1996年10月5日姚文元刑滿出獄,隱居浙江湖州和上海市,1998年6月,姚文元提出有生之年的兩個願望:出版回憶錄與重新入黨。2001年9月,中央有關部門曾准許姚文元出版近42萬字的回憶錄,但要送中宣部審核而不准由海外出版。
2006年1月6日新華社發出以下不足百字新聞稿:「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於2005年12月23日病亡。姚文元,男,74歲,於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1996年10月刑滿釋放。」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四人幫」成員。wiki
喬石 (1924年12月-)
1985年俞強聲事件後,接替被撤職的陳丕顯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負責全國政法和治安、情報、司法工作。1986年,兼任國務院副總理。
1987年,中共十三大後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並保留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職務。
1993年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98年因為年齡原因離休。wiki
海外曾盛傳有所謂“水落石出”之說,意指在江下台後“水落”,喬石會上來接班“石出”,結果是“落空”了 ,兼且“石沉大海”。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共政治家和理論家,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職位。
劉少奇早年曾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等工人運動、學生運動,並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華南地區的影響力。皖南事變後,他參與重組新四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少奇主持土地改革運動,並曾組織七千人大會、領導中央經濟改革,以糾正毛澤東三面紅旗的總路線,試圖扭轉國家形勢,但未能成功,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鬥、迫害致死。1980年,中共中央為劉少奇全面平反並恢復其一切名譽。
1966年12月,劉少奇問題終於向社會公開,江青公開宣稱「劉少奇是黨內的赫魯曉夫」。北京出現了「打倒劉少奇」的標語。同時,中央成立的「王光美專案組」負責對劉少奇,王光美的調查。此專案組直到1968年4月才公開以「劉少奇王光美專案組」名義活動。組長為周恩來。
1967年1月,毛澤東最後一次接見劉少奇。之後幾天內,劉少奇辦公室的電話線被拆除。劉少奇失去了人身自由。
1967年,劉少奇開始被軟禁在北京家中。7月14日毛澤東離開北京,7月18日江青、康生、陳伯達組織批鬥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大會
1969年初,劉少奇患重病,由中南海特派的搶救組儘力予以搶救。1969年10月17日,他被押送到河南開封市內北土街十號「監護」,有預感訣別的劉少奇向家人最後說道:「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他的病本非難症,只因治療不及時,引起多種併發症,特別是中共上級通知——不宜透視、拍片、會診,不久又將北京來的人員和藥品全部撤回。劉少奇在被囚禁期間遭受到非人道的虐待,最終於同年11月12日凌晨六時病逝,享年71歲。
劉少奇逝世後,遺體就地秘密火化,「火化申請單」上填的姓名是劉少奇早年的曾用名「劉衛黃」,職業是「無業」,死因是「病死」。wiki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為蔣介石的長子,也是蔣介石家族的核心成員。浙江省奉化溪口人。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返國後進入中國國民黨並踏入政壇,歷任江西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首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等要職,曾任職務橫跨一般政務與情治工作。1975年蔣介石死後接掌國民黨及中華民國,並將總裁一職改為主席,後擔任第六、第七任中華民國總統(1978年—1988年),並在逝世前一年結束台灣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掌權長達13年。
而後為了因應國際情勢的演變,及解決國內政治改革的需求,在蔣經國執政晚年開始自由化的改革,未強力鎮壓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宣佈組黨。1985年8月16日,蔣經國透過美國《時代雜誌》專訪,表示自己心在台灣,已是台灣人,總統依中華民國憲法選舉產生,同時表示「從沒有考量過由蔣家成員繼任總統」,在國民大會發表講話時也重申「蔣家人既不能,也不會主政」。
1987年宣佈解除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令(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開放臺灣外省籍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1988年開放報禁。這些改革措施,開啟日後台灣的民主化浪潮。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因糖尿病病逝於台北七海官邸。總統一職在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監誓下,由副總統李登輝依照憲法宣誓繼任。wiki
薄一波(1908年2月17日-2007年1月15日)
中共元老之一,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主要領導人之一。
薄一波早年就讀于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中日戰爭期間,薄一波創建犧牲救國同盟會、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並任太岳軍區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籌建華北野戰軍,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平津衛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被誣陷打倒,並受迫害。改革開放時期,再任國務院副總理,後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被外界視為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薄一波次子薄熙來亦是政績顯赫的中國政壇名人,曾任大連市長、商務部部長、重慶市委書記和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亦是中共第五代領導層的最熱門人選之一;但於2012年,以王立軍事件為導火索、薄熙來事件為核心的一系列中共政治風波倒台失勢。wiki
王洪文(1935年12月-1992年8月3日)
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73年-1976年),「四人幫」成員之一。
王洪文因家貧自幼給當地富裕人家放豬,只念過3個月的私塾。1951年4月由長春市郊區人民政府徵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七軍,南渡鴨綠江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第80師,曾任警衛員、通訊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隨部隊調防江蘇省無錫市。1956年複員後,在上海國棉十七廠擔任保衛科幹部。
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11月6日在上海成為造反派「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工總司)」司令。1967年2月24日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4月,兼任國棉十七廠革委會主任。
1967年7月「720」事件後,毛澤東經周恩來安排從武漢來到上海,住在西郊顧家花園414號招待所。毛澤東發現王洪文的經歷及工作能力相當不錯。[1]
1968年1月,兼任市紡織局革委會第一召集人。1968年國慶節,王洪文獲毛澤東親自接見。在擴大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表揚了王洪文。
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王洪文到北京負責上海地區的林彪專案工作,直接對毛澤東負責。
1973年8月在中共十大上選舉王洪文為中央委員,其排名僅在毛澤東及周恩來之後,因而引起廣泛注目,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8月28日十大閉幕式時毛澤東因身體不適缺席,委託王洪文代表他投票。他一度成為毛的接班候選人。
1974年以後,王洪文因加入「四人幫」,搞小團體被毛澤東批評;加上其工作能力未如毛期待,受到眾多老將軍排擠,逐漸被毛澤東冷落。
1976年10月6日晚8點,在中南海懷仁堂被誘捕。華國鋒當面對他宣讀了中共中央的隔離審查決定,聽完後王洪文突然大叫一聲,掙脫警衛員的手,伸開雙手撲向五六米外的葉劍英,馬上被警衛按倒在地制止,當天被押進中南海某地下室,1977年4月9日被轉送秦城監獄。
關押王洪文的地方周圍自然環境相當好,當時政府給「四人幫」定的伙食標準是每月30元,約是當時幹部機關食堂伙食費的兩倍。王洪文住樓房,生活設備一應俱全。他每餐都是一葷一素一湯,每星期發二斤水果,喝兩次奶粉沖的牛奶,吃一頓餃子,餐餐都有大米飯、白饅頭供應。[2]
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被告人王洪文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庭審中王洪文沒有請辯護律師。
王洪文被囚禁於秦城監獄,他母親王楊氏得知他被判刑的消息,得了腦溢血在長春去世。王洪文於1985年在例行體檢中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肝病,經院方批准轉送到公安部所屬的北京復興醫院住院治療,與張春橋同住一個醫院。
1992年8月3日,王洪文因肝病在北京去世,8月5日新華社電訊公布其死訊。
王洪文在四人幫里資歷最淺,年齡也最小,外界推測因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死於肝病。他的肝病也可能是刑訊逼供導致的。《邱會作回憶錄》第931頁記載王洪文說:「為了要什麼材料,對我搞車輪戰術是常事。有時說著話就睡了,他們曾經幾次給我注射過針藥。只要注射了那種藥,無論怎麼樣也睡不着,心裡煩躁得特別痛苦。我堅決拒絕打針,他們就強給我注射。後來的交換條件是:只要好好交代就不打針了。」
在審判時,王承認了自己所有罪行。wiki
江青(1914年3月-1991年5月14日)
本名李雲鶴,是毛澤東的第四任妻子(毛為其第三任丈夫),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作為四人幫成員之一而知名,人稱無冕女皇。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年輕時從事戲劇和電影表演;1938年去延安,後與中共領袖毛澤東結婚。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間開始活躍於中國政治舞臺。1976年,在毛澤東病逝後被中央政治局審查,不久即遭囚禁,從此退出政壇。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她在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醫住所自殺身亡。
其藝名江青並非毛澤東取自唐代著名詩人錢起《湘靈鼓瑟》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而是早在奔赴延安之初已經起好。在此之前江青的藝名為「藍蘋」,改名「青」意味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和汪東興發動政變,將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和毛遠新(毛澤東的侄子)等人逮捕[。中央警衛局局長汪東興表示「誰跟四人幫走我就抓誰」,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吳忠表示效忠華國鋒,北京軍區司令員受華國鋒之命「全權負責北京安全」,意即可以調動北京軍區的所有武裝力量鎮壓任何反對者,終於使其他中央委員認可了其合法性。1976年10月6日江青被捕之後,被關押在中南海某處地下室。1977年4月10日凌晨,轉移到秦城監獄,被換上囚衣。1977年7月,中共第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江青被永遠開除黨籍。江在受審時說「當年撤出延安時,跟在毛澤東主席身邊的婦女只有我一人。」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公審了四人幫和林彪集團的主要成員,江青被判處死刑且緩期兩年執行。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定性為「由領導人錯誤發動,被江青(四人幫)和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民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將對江青原判的死緩,減為無期徒刑,但原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不變。
江青於1991年5月14日在秦城監獄用攢下的安眠藥自殺。新華社北京1991年6月4日電:「本社記者獲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醫期間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四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殺身亡。」 官方聲稱有一張字條寫着:「主席,我愛你!您的學生和戰友來看您來了!」
對遺體進行屍檢後被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太平間封存,並化名「李梓」。1991年5月24日,在武裝押運下取走,並在八寶山火化。
2002年3月,骨灰下葬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碑文上寫「先母李雲鶴之墓,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九一年,女兒、女婿、外孫敬立。」wiki
江澤民(1926年8月17日-)
江蘇揚州人,祖籍安徽旌德縣江村,通曉揚州話、普通話、英語、德語和羅馬尼亞語,大學學歷,中國政治人物,曾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黨將江澤民定位為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
在因胡耀邦逝世而引發的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之前的4月末,上海《世界經濟導報》因發表「悼念胡耀邦同志座談會」的3萬字長篇報道而遭到江澤民的整肅,總編輯欽本立被撤職。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對胡耀邦的悼念逐漸演變為全國性反官倒、要民主、要自由的示威,4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極少數人發起的反革命動亂」,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召開萬名黨員大會,要求學習四二六社論。四二六社論發表三天內,北京當局接收到各方的36份報告,普遍認為定性過高,此後《人民日報》又發了一篇緩和的社論安撫學生,再加上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和市長陳希同與學生的公開對話使事態得到短暫的緩和。5月2日,上海學生為抗議《世界經濟導報》受到當局整肅而遊行,5月7日,北大學生自治聯合會成員王丹召開民主沙龍,號召繼續罷課,聲援準備到中國記協對整肅《世界經濟導報》一事舉行抗議的記者。江澤民的做法進一步激化了矛盾,趙紫陽對此極為不滿,認為江澤民的舉動破壞了他的「對話方針」。此後一周,學生圍繞四二六社論的「動亂」定性問題與政府陷入僵持,隨後出現絕食運動。5月16日趙紫陽在接見戈爾巴喬夫時,向記者透露鄧小平是真正的掌舵人後,鄧小平成為外界抨擊對象。17日,李鵬等常委在鄧小平家中召開會議把矛頭指向趙紫陽,18日,趙紫陽在探望絕食學生後提出辭職。19日晚李鵬宣布了可以實施武力清場的戒嚴令,而已經失去了政治權力的趙紫陽仍然在做最後的努力。趙希望能通知在北美訪問的萬里回國,召開人大常委會,從而利用憲法的形式機構來達到阻止使用武力清場和實現人大實權化的雙重目的。
反對武力鎮壓學生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辭職後,5月23日,所有省份的最高領導到北京參加會議,會後楊尚昆要求江澤民留下獨自會面,告知江,萬里已縮短北美行程,欲借道上海回京,要求江澤民將萬里留在上海,以使戒嚴令無法扭轉。 5月27日鄧小平召來中共八位元老開會,決定趙紫陽的繼任人問題,左派人物李先念和陳雲支持江澤民。
6月23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審議並通過了李鵬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於趙紫陽同志在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動亂中所犯錯誤的報告》。全會決定,撤銷趙紫陽的一切職務,對他的問題繼續進行審查。同時,全會對中央領導機構的部分成員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其中包括增選江澤民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並且選舉江澤民同志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由此,中國共產黨開始成為以江澤民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集體。
會議結束後的幾個月,江澤民的領導得到了鄧小平的肯定與讚賞。鄧小平說:「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領導核心,現已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於是,在1989年9月4日,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1月9日,正式同意辭職,並選舉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完成了鄧小平與江澤民之間的新老交替。
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之前還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中國官方聲稱三個代表是推動中國共產黨轉型的主要理論基礎。江澤民本人在著作中表述的「三個代表」的內容是:「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的論述於2004年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江澤民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最高權力位置中退下,其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職由「第四代」班子胡錦濤接任。至2003年的第十屆全國人大,胡再繼任國家主席,而江則留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在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九名成員中,其中吳邦國、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和李長春六人與江關係密切,有評論認為他們形成了「上海幫」。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前,江澤民請求辭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並由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2005年3月8日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決定接受江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3月13日,胡錦濤就任中央軍委主席。至此,江澤民從「正面」退出中國政壇。
此後直至2007年,江澤民仍然擔任了若干屆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和中共十七大主席團主要成員,參與各次黨代表和人大會議。
2009年9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前夕,新華社再次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稱呼江澤民。江澤民退休之後仍然活躍在政壇,在重大集會場合如汶川地震追悼,北京奧運會,建國六十周年紀念,玉樹地震追悼等等,江澤民與胡錦濤等第四代領導人仍然同時出現,排名僅次於胡錦濤。
2011年10月9日上午10時許,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江澤民與其他在任的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共同出席了紀念大會。wiki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北洋時期,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及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33年1934年,朱德、周恩来、博古、李德等指挥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8月,朱德离开中央红军,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张国焘另立中央,因朱德的反对没有奏效。1936年10月朱德、贺龙、任弼时、张国焘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朱毛会面后,毛泽东称赞他对张“鬥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1937年8月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朱德出席蒋介石主持的南京国防会议。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被授予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將军衔。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五台,指挥八路军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摧毁日军阳明堡机场等胜利。后八路军总部先后在山西临汾、古县镇、武乡等地驻扎。朱德在山西前线期间,还兼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麾下副司令长官和东路军总指挥。1940年朱德从前线返回延安。1941年中央决定成立书记处,朱德是三大书记之一。1945年中共七大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报告。1945年8月——在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和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之后,朱德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军队下令,向日軍展开大反攻,要求敌后战场的日军絕不能向國民政府投降,要向当地的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后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授予抗战胜利勋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0年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于十大元帅之首。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9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直至1976年逝世。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朱德被免去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降为军委常委,从此淡出军界。文革时期,朱德曾被造反派列为“大野心家、大军阀”,受到冲击,勒令交代反毛罪行。不过,朱德因为毛泽东的有意保护,仍被列入中央政治局。
1976年6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等候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吹冷气过久而感冒[3]。1976年7月6日15時01分,朱德因感冒并发症逝世于北京,享年90岁。當時中共中央發布的訃告稱其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wiki
朱镕基(1928年10月23日-)
中國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幼年父母双亡,以湖南省第一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987年担任上海市市长,主持浦东新区的发展。1991年进入政坛中央,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3年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任期间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有效地控制中国金融秩序。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主持中国金融与货币秩序控制、国家机关精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打击贪污犯罪等。
2003年3月卸任后,生活低调,甚少出席公开场合活动。2011年11月2日,联合新闻网提供:退休九年、保持沉默的中共前总理朱镕基,九月高调出书,曾引发各种揣测。香港镜报披露朱镕基的私下谈话,显示朱镕基这次现身,是深思熟虑,意在迎击中共内部“告别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团。朱镕基表示,现在有一股越来越大的力量,在攻击、否定、疏远和背离改革开放事业,借此设置更大的政治、意识形态的阻碍来阻止改革,扭转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远离改革甚至背离改革的倾向已十分明显,说他们是反对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团是不为过的。朱镕基说:“面对这个危险,我没有理由沉默下去。”wiki
李鵬下台嵌字詩是一首刊登在中國 《人民日報》(海外版)1991年3月20日第二版發表的一首律詩。由於其中嵌入了「李鵬下台平民憤」的字樣而得到注意。
- 東風拂面摧桃李
- 鷂鷹舒翅展鵬程
- 玉盤照海下熱淚
- 遊子登台思故國
- 休負平生報國志
- 人民育我勝萬金
- 憤起直追振華夏
- 且待神州遍地春
此詩格律並不嚴謹,「奮起直追」被按諧音寫成「憤起直追」(修辭上,也可以認為是「飛白」)。但可能由於其字面意思表現了海外留學生的愛國感情,所以被刊登。
嵌字- 東風拂面摧桃李
- 鷂鷹舒翅展鵬程
- 玉盤照海下熱淚
- 遊子登台思故國
- 休負平生報國志
- 人民育我勝萬金
- 憤起直追振華夏
- 且待神州遍地春
這首詩取首行的最末一字,次行倒數第二字,以此類推,其內容是「李鵬下台平民憤」。一說這個嵌入的句子和最後一句連成「李鵬下台平民憤,且待神州遍地春」,呈代表勝利的V字形。
據《華夏文摘》報道,初稿嵌字為「李鵬下台才有光明」
- 春風吹拂摧桃李
- 海外學子展鵬程
- 重任在肩下大力
- 勇攀高台望北京
- 天生我才該報國
- 振興中華有精神
- 定叫神州添光采
- 東方報曉分外明
一般認為,這首詩對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的攻擊源於李鵬在此前六四事件中的強硬立場。據一些報道[1],這首詩是幾個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附近的中國留學生在1990年創作並投稿的,一年之後發表。有一種說法說作者的名字是「朱海洪」。之後因無法證明《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有關編輯有意為之,他們被按照「工作失誤」低調處理。《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國內讀者不多。但有很多人聽說了這件事,加上發表的時候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1991年3月25日-4月9日)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1991年3月23日-4月4日)召開前夕,時機敏感,很多人傳抄此詩。這首詩被廣為流傳,流傳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錯誤,如「人民育我勝萬金」在有的版本成了顯然不對的「人民有我勝萬金」。《大紀元》轉載中央社報道說2002年9月14日李鵬訪問菲律賓前夕當地華僑刊登此詩作「歡迎」[2],用的就是「人民有我」。另外的分歧有「思故城」還是「思故國」等。wiki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
在「文革」結束後,李先念在中共第十一屆一中全會上,晉陞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83年6月,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決定重新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副主席的職務。李先念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當選時為74歲,成為繼毛澤東、劉少奇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在任職期間,他曾在1985年7月22日至31日訪問美國。這是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到訪美國。1988年4月,李先念任期屆滿,不再擔任國家主席,其職務由楊尚昆接替。但同時他又被安排出任第七屆全國政協主席,1992年6月21日病逝於全國政協主席任上,享年83歲。他被官方稱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作為極左式人物的李先念極力反對改革開放,因不便公開反對鄧小平,因此李先念把攻擊目標指向改革派人物趙紫陽。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一書中回憶李先念對他的反對,不僅是觀點上的分歧,而且表現出的是一種仇恨。對於李先念仇恨趙紫陽,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馬若德(又譯名:麥克法誇爾)分析了李先念的性格和野心,隨着華國鋒在毛澤東晚年的崛起,李先念也成為僅次於華國鋒的國務院副總理,但隨着華國鋒的失勢,原本要升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先念卻被鄧小平看中的改革派人物趙紫陽取代,而李先念只是被安排為「國家主席這種安撫性的位置」。因此李先念要把趙紫陽拉下馬,甚至提出要把趙紫陽的中央委員也取消。在六四事件中主張武力鎮壓學生和市民。wiki
李登輝(1923年1月15日-)
臺灣農業經濟學家與政治人物,農業經濟學博士,基督徒,生於今新北市三芝區,曾於1988年至2000年間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為臺灣第一位本土出身之國家元首,也是中華民國首位由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被普遍視為落實臺灣全面民主化的最重要領袖[3],因任內力行民主改革而被時代雜誌讚譽為「民主先生」。卸任總統後,李依然關心臺灣民主政治發展,被視為推動台灣本土化運動的領導人物,也被台灣團結聯盟奉為「精神領袖」(惟其曾表示他與台聯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密切,基本上僅是理念接近)。在台灣媒體中常被暱稱為「阿輝伯」,而部分臺灣人士則稱其為「臺灣之父」(與之相對的「臺灣之子」則為繼任的陳水扁)。根據谷正文口述《白色恐怖秘密檔案》一書中描述說,蔡孝乾在台灣發展的黨組織中,由高級知識份子組成的台北市委員會是最主要的一個單位。因此,谷正文決定派遣張清松率領偵防組十餘隊員,逮捕市委書記郭琇琮。郭很快招供,吐出了台灣學生工作委員會書記李小井、學委會支部書記楊延琦及學委會分支單位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葉城松等人。「李登輝」這個名字也第一次爆了光,他參加的是學委會所屬分支單位台大支部。「保密局」逮捕葉城松後,招供是李登輝介紹他入黨。但由於此時李登輝所參加的是屬於楊延琦的小組,而且活動並不積極,因而將他視為「小角色」而未動手。待到要向「小角色」「動手」時,李登輝已到美國康乃爾大學讀書了。直到1960年,曾策劃武裝暴動的蕭道應自首,又再供出李登輝,「調查局」才傳訊了李登輝,李登輝很快就寫下了「自白書」,並由他的上司蔣彥士擔保獲釋,未予追究刑事責任。wiki
李瑞環(1934年9月-)
中國天津寶坻人;北京建工業餘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195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主要領導人之一,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9年至2002年),第八、第九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1993年至2003年)。前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也曾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常委。李瑞環出身貧寒,年幼時就開始幫家裡干農活;沒有接受過正式的系統性教育,也沒有文憑、學歷。17歲時,來到北京打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一位木工工長看中,決定傳授他做木工的手藝。1951年,李瑞環成為北京市第三建築公司的一位普通工人。
在1965年轉為幹部之前,李瑞環作了近15年的工人。15年間,他搞了100多項技術革新,當時被稱為革新的能手;他還創造了木工的一種簡易計算法,用以取代傳統的「放大樣」;也因此,曾被譽為 「青年魯班」。後來,他將這種方法寫成一本名為《木工簡易計算法》的小冊子;其事迹,也被拍成了電影。wiki
吳邦國(1941年7月-)
安徽肥東人,現在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工程師。196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十四至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兼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2011年3月10日,吳邦國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提出「七確立」與「五不搞」:
- 七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立了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
- 五不搞:「從中國國情出發,鄭重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wiki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
又稱蔣夫人或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華民國總統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先生的妻子。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輔仁大學復校第二任董事長及名譽董事長。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美國關係具有深遠的影響力。1903年,6歲的宋美齡進入上海三一堂女塾就讀。1908年,11歲的宋美齡與二姐宋慶齡同時赴美國留學,先後在新澤西州薩米特鎮以及喬治亞州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學校、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就讀,1912年進入馬薩諸塞州的威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 MA),1917年回到中國。這時,她必須努力學習漢語,並重新融入華人社會。回國前,宋美齡已經與哥哥宋子文的好友劉紀文秘密訂婚。1918年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當英語教師,後任上海工部局兒童勞工工作委員會秘書。
1920年,蔣中正與宋美齡在上海初次見面,立刻展開了熱烈地追求。由於蔣介石已經結婚,並且信仰佛教,倪桂珍強烈地反對他們的交往,要求蔣中正先行與所有妻子、侍妾解除婚約才答應他的追求。
1927年4月,蔣介石作為北伐軍總司令進駐上海,再度與宋美齡重逢,並提出求婚。wiki
宋慶齡 Soong Ching-ling﹕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
已故中國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孫中山去世後,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孫中山先生尊稱為國父,以表尊崇」。因而中國大陸部分人士尊稱其遺孀宋慶齡為「中華民國國母」。在台灣,中華民國政府並未對中華民國國母有正式定論,民間則因宋慶齡後來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及中國共產黨被視作背叛中華民國,而其妹宋美齡因抗日時期赴美演說作出貢獻或者孫中山元配盧慕貞皆被稱作為「中華民國國母」。
宋慶齡曾經代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的職務,1981年5月,在她彌留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為至今唯一擁有「國家名譽主席」稱號的人士,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批准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宋慶齡被中共尊稱為「(宋)慶齡先生」、「孫夫人」;被周恩來譽為「國之瑰寶」(後江澤民正式題字;有同名紀錄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評價為「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戰士」。wiki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江蘇淮安人,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周恩來畢業於南開中學,早年留學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地,為旅法共產主義小組骨幹。之後回國,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並指揮長征。西安事變中,他代表中共中央與中國國民黨簽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抗日戰爭期間,他擔任國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主任,負責國共雙方軍事與政治調停,戰爭結束後,陪同毛澤東前往重慶與國民黨進行重慶談判。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並代表中共進行北平和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49年至1954年間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直至1976年逝世。1949年至1958年間,他還兼任外交部部長。此外,他歷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等黨、政、軍重要職務。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周恩來繼續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九屆)、副主席(十屆)、國務院總理,併兼任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劉少奇專案組組長等職務。1966年,周恩來親自勸說並秘密迎接林彪至北京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並首先稱呼林彪為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67年,周恩來擔任劉少奇專案組組長,而楊成武則認為周恩來實際上擔任中央專案組的實際負責人和領導者並主持了針對劉少奇、賀龍、彭真等人的專案工作。
美國歷史學家唐德剛亦讚賞周恩來為:「近代中國的兩個半外交家」之一(另外「一個」是李鴻章、「半個」是顧維鈞),並認為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表現是一種「忍辱負重」、以柔克剛。
- 海外學子展鵬程
- 鷂鷹舒翅展鵬程
- 鷂鷹舒翅展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