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5, 2022

一闕時代輓歌 The Last Generation

 


最後一代

史上苛政酷刑有所謂株連九族,甚至連老師門生也株,謂之株連十族,這應該是殘暴極至了。現今,無論有多少罪行,受牽連的只屬同一代人,但從來沒有刑罰是禍連子孫三代的,如有的話,就是極權中的極權了。

所謂禍及三代之說,事緣是起於上海封城。為着執行清零命令,強迫市內有疫情的小區居民,不管在測試中,是否呈現陽性或陰性,通通一律要送往方艙醫院,進行隔離。一群手執上級指令,身穿大白防疫服的志願工作人員,破門而入,用極其粗暴手段,強迫居民配合,並威脅抗命者會受到懲罰,甚至禍延三代。結果,一對年青夫婦不但沒有就範,反而有禮貌地說:不好意思,我們是最後的一代。

用最後一代這句說話,斷言駁回大白惡警禍害三代人的要脅,並在網上引來瘋傳熱議。有說,這是史上對當權者最有力的控訴,回應是何等悲壯與絕望。也有人暗地裡,替這對年輕夫婦擔心,他們雖無兒無女,亦第二或第三代,可被迫害,但人身安全是毫無保障。

就談談清零政策吧。明明是一個抗疫防疫問題,卻要變得政治化,去突顯領導人的英明,由他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當作一場戰爭來打。須知染病的只是病人,不是敵人。防疫抗疫的只是志願人員,更不是什麼擁有尚方寶劍,無上權力的大官員。

不錯,兩年前發生在武漢的疫情,在嚴厲封城手段,得以控制下來,但兩年後,形勢已變,對病毒的認識亦深了。不管疫苗是否有效,接種的人多了,治療藥物成效也提高了。與此同時,新變異病毒株的傳播速度與廣度,比兩年前更有所不同。殺傷力不大,而且多屬輕症,痊癒率高。

用剷泥車倒幾車泥頭在村口,用鐵絲網圍板把小區進出口封起來,已是不合時宜,加上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如上海,四十八小時強制核酸檢驗,更是廢時失事,排隊檢測做成集體交叉感染,那怕穿上防疫衣的大白也中招。由清零到社會面動態清零,朝令夕改,節節敗退,剩下來只有領導人的權威,更顯得蒼白無力。

只見全球大部分國家,已走出疫病的陰影,社會逐漸回復正常。反觀,緊抱著清零政策死死不放,不但疫情無法控制,反而經濟損失慘重。被迫害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在壓迫者面前,唯有用我們是最後的一代,喊出了這闕悲涼的輓歌。





 



Wednesday, April 20, 2022

Daffodils 水仙花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水仙花

星期上一課的英詩堂,又到了。留學英倫多年的張 Sir,用自命為純正的英國口音,念出這首古典名詩:我獨自像浮雲在空中飄蕩。明明是一首寫水仙花的詩,卻用天上白雲造比喻,可見詩人在看到一束束金黃色的水仙花,在微風飄蕩,自有其悠然自得的心境,漫遊在水仙花海之中,與花共舞。

一首英詩通常是在三個星期讀完。第一堂是由張 Sir 示範讀兩三遍,老師搖頭晃腦,非常沉醉,同學們假裝欣賞,作十分投入狀,否則會帶來災難性後果,自討沒趣。讀畢,然後挑選幾個生字,略為解釋一下,至於詩歌背景,作者生平,寫作技巧,結構特色,韻律節奏,一概欠奉。有意去深入探究,則自行去圖書館拉記發掘。絕大部分同學興趣不大,而且誠惶誠恐,擔心萬一在第二堂被選中,站起來當着全班念一遍,便出洋相了。就算有死黨膽敢提場,念錯也會被笑到面黃。第三堂多是背默收場。這就是上英詩課膽戰心驚,人人自危三部曲了。

香港人對水仙花情有獨鍾。除沖茶外,就在農曆年前二三十天,到缸瓦舖,雜貨店,花墟買水仙花頭,回家精心切割泡浸。視乎天氣溫度,時間較到剛剛好,到了大年初一,便趕及開花。大富大貴,更在親朋戚友前,眩耀一番。隨自誇眼光獨到外,由挑選,切割,浸水,擺放位置,都配合得恰到好處,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水仙花王的。沉醉在芳香撲鼻的水仙,朵朵笑臉迎人,這個不是水仙第一家,又是什麼呢!

移民來到美國東北部,見到家家戶戶在屋前屋後,種有黃白交錯的水仙花,是初春的第一砲,花期長達個多月,富生命力,十分賞心悅目。每年如是,在三月尾四月初開花,而且無需刻意打理,雪溶後,簡單施淝便可。在十一月前,趕緊泥土還未凍結,到園藝店買水仙頭,每顆像小洋蔥,一包有二十多粒,在陽光所到的地方,放進鬆軟的泥土,稍加點牛糞肥便可。到春回大地,就準時開花,不用操心,人人可做水仙第一家。這裡的水仙,比香港的大三四倍,可是沒有香味,就像人生一樣,總是沒有兩全其美。

每年一月,美國癌症協會都會舉行賣花籌款,賣的就是水仙花,每束十元。預先與學校聯絡好,由學生預訂,並在三月準時送到學校,分發給學生,效果不錯。其實籌得款項,主要是用作反吸煙及戒煙活動。原因是吸煙會引至癌症,特別是兒童容易吸入二手煙,因此要從小學生入手,藉着義賣水仙花,提高學生對抽煙禍害的認識。可是,電子煙的流行,所引起的禍害,不比香煙少,而且抽電子煙的年齡愈來愈小,加上製造商在電子煙加進果香味道,對少年兒童更加吸引,可能單用賣水仙籌款,去教育學生吸煙的禍害,力量顯然要有加大的必要。

四月雨,帶來五月花。不過,水仙來得比任何花早,踏進四月,已是含苞待放。面對急風驟雨,真有點擔心,恐怕水仙挨不過這惡劣的天氣。究竟任其自然,與風雨搏鬥,還是狠心剪下,放在瓶裡供養呢!在遲疑不決之際,最後還是決定,順應自然規律,深信上天自有安排。果然,一如既往,水仙接受難料的風雲洗禮,依舊頑強地綻開,不減當年。

一首在六十年前念過的水仙花詩,儘管,大部分詩句經已淡忘,但上課的情景,仍猶有餘悸。老爸在山貨店買回來數顆水仙頭,日盼夜望,祈求在大年初一開花。買一束水仙花,有助小學生對吸煙禍害的認識,何樂而不為。在後園種下的水仙,依然在風雨交加下開花。不是對過去的事情想得太多,而是對無法挽回的人與事,回憶得太少。細想每一個片段,似是沒有什麼因果關係,但勾連起來,同樣是有喜樂,也有淚水。特別是在人間四月天,充滿了初春的生機,彷彿眼前的水仙花,又豈止邀你共舞,更想一起渡過另一個六十年呢!
 









Sunday, April 3, 2022

英式英語擦音 Fricatives



Fricatives by Eric Yip


To speak English properly, Mrs Lee said, you must lea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and free. Three men
escaped from Alcatraz in a rubber raft and drowned
on their way to Angel Island. Hear the difference? Try
this: you fought your way into existence. Better. Look
at this picture. Fresh yellow grains beaten
till their seeds spill. That’s threshing. That’s
submission. You must learn to submit
before you can learn. You must be given
a voice before you can speak. Nobody wants to listen
to a spectacled boy with a Hong Kong accent.
You will have to leave this city, these dark furrows
stuffed full with ancestral bones. Know
that death is thorough. You will speak of bruised bodies
skinnier than yours, force the pen past batons
and blood, call it fresh material for writing. Now
they’re paying attention. You’re lucky enough
to care about how the tongue moves, the seven types
of fricatives, the articulatory function of teeth
sans survival. You will receive a good education
abroad and make your parents proud. You will take
a stranger’s cock in your mouth in the piss-slick stall
of that dingy Cantonese restaurant you love and taste
where you came from, what you were made of all along.
Put some work into it, he growls. C’mon, give me
some bite. Your mother visits one October, tells you
how everyone speaks differently here, more proper.
You smile, nod, bring her to your favourite restaurant,
order dim sum in English. They’re releasing
the students arrested five years ago. Just a tad more
soy sauce please, thank you. The television replays
yesterday on repeat. The teapots are refilled. You spoon
served rice into your mouth, this perfect rice.
Steamed, perfect, white.

英式英語擦音        葉晉瑋

李老師說,要講正宗英語,你必須學會
三個three和自由free發音的分別。
三個男子
乘坐橡皮艇從惡魔島逃脫,在前往天使島途中

遇溺身亡。聽到不同之處嗎?試一試
這個:你努力掙扎求存。有進步。看看

這張圖片,把剛收割的穀子,打脱掉

黃色的殼,變成白米叫做脫粒。那是
屈服。你必須學會卑躬屈膝,

才會有所得着。給予你

發聲的權利,你才可說話。沒有人願意聽
一個帶著香港口音的四眼仔講英文。
你不得不離開這個城市,這些黑暗的溝壑
塞滿了祖先的骸骨。
知道
死亡是徹底的。
你說到遍體鱗傷的人

身體還比你瘦弱,用筆桿子力敵警棍
和流血,稱之為新鮮的寫作材料。
現在
他們正在關注。
你卻很幸運

着力於舌頭如何移動,七種類型的
擦音,口齒功能伶俐,
無須擔心生活。在國外,

你獲得良好的教育,讓你的父母感到自豪。

你喜歡品嘗的那家骯髒的粵菜館,

在滑潺潺的廁格,把

陌生人的雞巴放在嘴裏。

你從哪裡來,就一直造就着你。

用點心機,出點力好不好。
他咆哮著,給我痛快地

咬一口。你的母親在一個十月來訪,告訴你
每個人在這裡說話的方式都不同,更正宗。
你微笑,點點頭,帶她到你最喜歡的餐館,
用英語叫點心。他們正釋放
五年前被捕的學生。請多放一點
豉油,謝謝。電視重播
昨天冷飯。茶壺重新沖滿。你用匙子
把白飯放進嘴裏,這完美的白飯。
熟透,靚仔,白淨。

 





 

 


Sunday, March 20, 2022

Bookstore Browsing 在油尖旺深逛書店



在油尖旺深逛書店

放學鈴聲已響過,早就約好一起步行返家的同路人,已在學校門口等候多時,由於要收拾書本功課,只不過是遲了幾分鐘,他們覺得很不耐煩,一見面便爆粗,認為遲到皆因是做觀音兵。

住在園藝街的振華兄有意打圓場,拉開話題,說無意中發現運動場道南方書店,有毛語錄賣,而且數量有限,要買就要趁手了。南方書店一向隱藏得很好,平時賣文具及青少年益智課外讀物,在六七暴動後,突然轉軚,一夜之間變成紅店,從此大陸書登場,連紅寶書都賣,要看書,今後只能去彌敦道長城或上海街英華了。

兩間書店都差不多,賣同樣的文具練習簿之類的東西,只有小量課餘讀物及教科書,不同的地方就是,長城有大量英國火柴盒金屬汽車模型,十分精緻,比在太子道玩具專門店,價錢平了一大截。後來,花墟公園開了放船仔水池,便以電船仔和汽油摩打模型快艇做主打,生意特好,從此便高逗起來,手多多摸來摸去,老闆便板起塊臉,變得很不友善。

記得有一年,途經旺角彌敦道麗聲戲院,裡面正上映日本電影紅褲子,只見人頭湧湧,原來是艷星泉京子登台,吸引了不少光棍麻甩佬,把成條弼街都堵塞住,一睹女主角風采。為避開人群,躲進英記傢俬夾萬旁的中華書局,透一口氣。這老牌字號,仍原用鋼線彈簧收銀系統,老一輩人的經營手法,已十分少有。閣樓有古籍線裝書及設有兒童圖書中心。

中華書局四個招牌大字十分典雅,是金屬刻體正楷鑄成,暴動後,才用紅色毛體覆蓋。見門口地上放有不同磅重的啞鈴,正在減價出售。不知好歹,買了一對十八磅啞鈴捧回家,舉了幾次便放棄一旁。後來姐夫說十磅以下,較為適合,可舉起多次,從此,想做大隻佬的美夢又碎了。

原本中華十分守規矩,懂禮儀,大時大節掛旗,必定是一邊五星,另一邊米字並列。暴動後,便一改常態,對正門口,放有長檯,舖上紅布,放滿紅色經典,當然少不了一尊巨型白磁毛頭像,面向彌敦道,非常霸氣。門柱貼上反英標語,米字旗變成地布,放在五樓員工宿舍窗花涼乾。惹來防暴警多次搜查,在店面塗黑油。

暑假將結束,快要開學了,趕緊去買課本,中文書要到齡記,英文書就去世界,兩者壟斷了大部分的市場,當時還未有廉記或保護消費者權益組織,要買齊課本開學,只得任由無良書商宰割了。另一選擇,可到二線書店購買,天利行,開明,大東都很老實,執齊全級還可有九折優待。若不介意執人二手書,到奶路臣街買舊書,就替父母節省不少開支了。

逛開旺角,順便去右派集成圖書買蘇俄在中國,蔣總統嘉言錄,風雨中的寧靜,或翻一翻光華雜誌。要文青點,得乘巴士去尖沙咀文藝書屋,買王尚義的作品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野鴿子的黃昏。那裡,還有余光中的五陵少年,蓮的聯想。在加州的同學說,有本英文書 Under The White Wash 講六七暴動,試一試辰衝有沒有,買不到不特已,還吃了經理一記悶棍,當面說:睇埋啲咁嘅書!

在沒有七十一,圖書連鎖店的日子,主要是到奶路臣街附近打書釘,是精神,學津,田園的常客。從來不看低俗的武俠小說,就算連一本金庸也沒看過。看的多是文史哲書籍,買不起珍氏軍事雜誌,便到窩打老道公立圖書館借,在冷氣開放的閱覽室,渡過一個炎熱的下午。與書結緣,是有一定消費。買書成了不可間斷的習慣,雖然,郵購已是十分方便,但逛書店那種即時的喜悅,總比快遞員按門鈴聲,來得清脆愉快。

















 

Wednesday, March 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