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1, 2022

Dining Out 出街食晚飯


















出街食晚飯

又是出街食晚飯的時候了。不是碰上什麼大日子,更不是需要慶祝一下家裡的人生日,只是看見老媽一星期煮了六天飯,星期日大家都放假,一家人難得在一起,便找家好菜館,吃一頓美味的晚飯,總算給老媽一天假期,不用煮飯了。

連月來,老爸手風頗順,捷報頻傳,有不少斬獲,當然要吃好一點。對選擇菜館,老爸是情有獨鍾,在家附近有不少茶樓酒家,如羊城,五月花,梅江等,都進不了老爸的眼皮。不是嫌招呼不週,就是覺得味道偏鹹,而且味精多。抵食夾大件的有醉瓊樓,泉章居,也得不到老爸的垂青。加上大家姐最怕人聲搭雜,像地踎茶居,請她也不去。

在旺角黃金地段,各式各樣的菜館飯店林立,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在云云眾多競爭對手當中,老爸只幫襯在西洋菜街的粵都或東江。粵都無位就去東江,同樣,東江無位便去粵都,甚至輪流去,這個星期去粵都,下個星期就去東江。兩家都是吃東江客家菜,這樣成了老爸一家人的星期日飯堂,那裡有百吃不厭的,就是正宗東江鹽焗雞。

每家菜館都說本樓鹽焗雞最正宗,其實一試便知龍與鳳,誰是真正鹽焗,誰是用鹽水浸,決逃不了老媽的舌尖。所謂正宗客家菜,不外乎是東江豆腐,炸大腸,梅菜扣肉,牛肉丸。但最令老爸垂涎的,不是什麼,而是那碟炒三鮮,即牛骨髓,雞籽(睪丸),去骨鴨掌。

以形補形,三鮮健腦,壯陽,強筋骨,其中以牛骨髓,最鮮滑美味,是老爸的至愛。後傳有狂牛症,才令老爸卻步。住家雞籽比農場雞更為鮮美,新界養雞人家少了,閹雞行業日漸息微,自然影響貨源,因此,傳統東江菜炒三鮮,亦已不為人所知了,就算是絕無僅有,也比前失真走樣了。

這個星期又輪到粵都了。可能是糧頭關係,只見人頭擁擁,伙記說無位,要等一個小時。於是轉往東江,情況一樣惡劣,又是一聲無位,拒客於千里之外。老爸心有不甘,折返粵都,找部長咬耳仔,果然湊效。在部長引領下,走了條秘密通路,左轉右彎,上了一條狹長的石屎樓梯,到了另一邊二樓,原來是別有天地,是隔壁的唐樓暗廳,平時只招呼熟客,害怕老雜放蛇冚檔,一罰過千,得不償失。

私竇地方寬敞,三兩張大圓枱,總算乾淨企理。老爸照例來一個炒三鮮,水準依舊,美味無窮。熟客就是有這樣的特別關照,無位都給你另開架步,俾足面子。但老媽卻不以為然,說一邊吃,一邊提心吊膽,洗手間不衛生,走火通道不明,萬一有意外,就一鑊熟了。

經此一役後,老爸決定要找第三間菜館做後備,結果選中了梅江。同樣是客家菜,坐位也算舒適,可能由於地點關係,顧客不多,價錢亦比粵都及東江貴,不過只是備胎,星期日不想等位,便去幫襯。如那碟炒三鮮水準拍得住東江,甚至超過粵都,梅江隨時會從第三後備,升上正印,那樣,便無須老遠走到西洋菜街了。

吃過兩三個星期後,發覺梅江的大廚手勢,愈來愈接近老爸的口胃,不到大半年,梅江已取代了粵都和東江的位置,成了老爸星期天新飯堂。加上在平安大廈有分店,附近有不少戲院,看完電影,走過馬路,推門而進。照例一碟香味撲鼻的炒三鮮,依然是桌上常菜。一個有得看電影,有得吃晚飯的星期日,兒時的我就如此渡過,夫復何求。





 

























10 comments:

  1. 陳兄全家人都工作至晚上回家,故晚餐都由令慈做嗎?令慈還在執鑊用刀,謹祝小心。平常陳兄一家多煑中餐還是西餐呢?西餐嘛,影視所見,一般老外家庭就是到超市買足一星期存貨,每餐開盒焗pizza或罐頭豆或薯條、做薯茸(加芝士、煙肉碎等)、雜菜沙律、煎腸或扒、三文治、長條包等(全部我同樣喜歡,不下於中餐)。陳兄一家是如何吃的呢?

    ReplyDelete
    Replies
    1. 故事的背景是60,70年代的香港,文已寫好,惟尚未打出,稍後會完成。現在平時吃飯,一兩天叫外賣,中西各半。

      Delete
    2. 原來是陳兄緬懷親情歲月。明白。讚。

      P.S.奇怪,我讀時是沒有第二段文字的,可能我電腦app神咗。

      Delete
  2.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3. 日日煮真係好悶,耐唔耐出街食調劑吓.

    ReplyDelete
    Replies
    1. 這裡叫外賣亦很普遍,送外賣也養活了不少人。

      Delete
  4. 現時在香港,全家出街吃晚飯已是不可能,取而代之是兩餸飯店,期望他們能弄出,一款像樣的牛骨髓炒三鮮,給客人選擇。

    ReplyDelete
    Replies
    1. 雞籽沒有了,通常是用鵪鶉蛋代替。

      Delete
  5. 小時候很喜歡到那些酒家吃飯,也有吃過炒三鮮。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