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4, 2013

Spoon Full Of Sugar 甜在嘴裏




雖然,並不像那些大富人家,嘴裏含著銀匙勺出世,在那個年代,嘴裏有隻木匙勺,也算是幸運的了。要告訴這一代的年青人,上一代怎樣艱苦、怎樣努力,是無法想象得到的。在他們的眼中,過舒適的生活,就是做人的權利,不是奮鬥的目標。不過,不時拿一些舊東西、老照片,給他們講“家史”,應該是有益的。這一篇,就從匙勺說起吧!




















塑膠勺當然會有耐熱、不容易溶化的特性,那麼,怎會不加進三聚氰胺呢?母親一向堅持用瓷勺,說膠勺食壞人,道理很簡單,不是維護傳統,就是信不過這些“化學”產品。木勺又如何,當時是不太普遍。




看一看,這些名為“鐵匙勺”,其實是用不鏽鋼造的。大小不一,吃碟頭飯必不可少。




翻過來看一看,各國制造都有,已經不再是西歐工業先進國家的專有。





勺柄的花紋設計簡單,各有特色,古典、現代都有。。





斯諾比歷盡風霜,多次在碎渣機內尋回,滿身傷痕,兒子的至愛。





用放大鏡才可看到生產商的名字了。





青花米通仍是最出眾、最受香港人歡迎的,比起金邊瓷,更加是樸實大方。





象牙套裝當然不會用,罪過,罪過。





金裝韓國出品,重有出世紙添。





扭紋勺,一套六隻,掛在醬罐旁,是鍍銀的吧,可惜銀已脫落。鄰居 Yard Sale 時買的。




牛、羊角造,設計簡單魚尾勺,裝璜不合格。讓成件藝術品cheap曬。






各國都有,有鑲玉的,也有鑲石的,當中最長的應該算是古董了,有銀的成份,是在後園的廚餘桶裏拾得。





翻轉看一看,是另一種味道。





曾幾何時,匙勺成了旅遊紀念品,自從親友知我有收集的習慣後,也送來不少,自己也收了一些,行貨也有,總之一一保存。





包裝是不錯的,價錢在6元美金以下,是一條財路,





要吸引人,在設計上要花一點心思了。





黑色襯底,份外顯眼。





行貨得來,總算是美國制造。





收集一切從零開始。





還有龍蝦頭。





話就話鍍銀,驗過至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