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4, 2010

舟曲淚 Tears of Zhouqu


Posted by Picasa


舟曲淚

舟曲縣泥石流除因暴雨之外,主要原因是在當地修建相當多的水電站,對生態破壞造成的。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不過13多萬人,20個鄉,但近年來,有水電開發項目47項,已建成巴藏水電站、立節水電站等15座水電站,還有虎家崖、兩河口等14座水電站在建。這次舟曲縣所爆發的泥石流,與如此之多的水電站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關。

舟曲多年開礦淘金,兩邊高山上林木砍伐殆盡,全是灰黑的土,河川里全是淘金設備,河流呈灰黑色泥漿。山河破碎,滿目瘡夷。且山勢陡峭,整個縣城都在狹窄的山谷底部,幾無平地。有些建築都是分佈在山上,感覺已不適合人居住,512也曾遭災

在舟曲縣的這條白龍江上,有立節水電站、鎖兒頭水電站、巴藏水電站、石門坪水電站、涼風殼水電站、虎家崖水電站、橙子溝水電站、雜木寺水電站等等,可能還有漏掉的。

開礦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8億元,佔各種自然災害損失的1/3,遠大於全國1/4的平均水平。舟曲縣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白龍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發生了惡性變化, 由此誘發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不斷,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安全。

毀林開荒、陡坡耕種、不合理開礦、炸石、築路、修建水工程以及各種開發建設等,造成山體破壞失穩,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日趨頻發。

舟曲縣總人口13.53萬人,周邊人口約有五萬多人。

八十年代前的幾十年裡,整個木里的原始森林幾乎被徹底毀滅;之後的十餘年,採金活動象田鼠一樣肆虐;進入本世紀,又是瘋狂的水電開發。昔日寧靜﹑秀美和安詳的香巴拉,變得喧囂﹑猥瑣和猙獰。舟曲之難,木里的序曲。

上世紀90年代數次路過舟曲,對那裡的美景印象深刻。一個又一個的工程上馬了,一片又一片的環境被破壞了,所有這些地方的官府,無一例外地以當地人的天命代表自居, 舟曲縣有210個行政村,泥石流席捲多少個村?

舟曲是藏語,“舟”意為龍,“曲”意為河,當地最大的河流為白龍江,得名於此。而白龍江的發源地,網上有遊記稱是郎木寺的一個山洞裡湧流的清泉。“舟曲”系藏語音譯,意為“龍江”,即“白龍江”之意相似,因江而得名,稱舟曲縣。舟曲藏族主要分佈在白龍江上游兩岸和拱壩河(白龍江一支流)兩岸。

舟曲過去為國家貢獻了上百億立方的木材,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回憶舟曲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曾是水草豐茂、山林蔥翠的隴上江南,但在持續大規模砍伐後,失去植被的山體逐漸風化流失,每遇狂風暴雨就會出現泥石流。

舟曲縣境內除東山兩個鄉純屬漢族,極少數鄉為漢、藏雜居外,大部分鄉均為藏族村莊居多,除極少數村莊漢藏雜居以外,絕大多數漢、藏村莊,涇渭分明,一般藏、 漢不同一村居住,也不互相通婚。人口遠遠少於漢族,約四萬多,佔全縣總人口十三萬多的百分之三十二左右,而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

舟曲縣志記載:舟曲山地,層巒疊嶂,萬山皆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甘南舟曲縣向來以山清水秀聞名於世,滔滔白龍江橫穿全縣,宛如飄逸的哈達,穿林海,越深谷,增色不少。 50年代縣境森林覆蓋面大,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平衡,空氣清新濕潤…以後由於大面積開荒、毀林,…水土流失嚴重。

1958 年“大躍進”時期,舟曲縣森林資源遭受到掠奪性破壞。據統計,從1952年8月舟曲林業局成立到1990年,累計採伐森林189.75萬畝,許多地方的森林成為殘敗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亂砍濫伐、倒賣盜用,全縣森林每年以10萬立方米的速度減少,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遭到超限度破壞。

“龍江兩岸,萬年古風,千山奇觀。/峰巔矗蒼松,幽谷藏奇險。/牛羊漫坡,梯田接天。/村寨古拙,蘺芭圍院,小路彎彎雲中盤。 ”——無名氏寫“藏鄉江南”舟曲縣。

總之,舟曲特大泥石流主要三大成因:1、修建水電站;2、開礦;3、砍伐森林。皆人禍所致。

不知滑坡有無得到治理,但是修水電站和開礦的步伐卻是加快了,白龍江上的立節、鎖兒頭等水電站都是這兩年建的。舟曲全縣有60多處滑坡,13處滑坡嚴重,威脅著下游村莊的安全。滑坡已經成為重建工作繞不過的坎。2009年舟曲震後重建項目一共包括9所小學,不知昨日是否遭受泥石流襲擊。

舟曲縣從2003年至2007年,共有53個水電開發建設項目簽訂合同,41個水電開發建設項目已建成或在建,12個馬上就要開展前期工作。這些水電開發建設項目佔全縣各類開發建設項目的80%以上,41個在建或已建的水電站工程合計擾動地表面積達322.83hm2,棄渣達3834.8萬m3,水土流失預測量達74.9萬t.

一個小小的舟曲縣,竟有41個水電開發建設項目已建成或在建,12個馬上就要開展前期工作,怎麼不會泥石流呢?

從2003年至2007年……41個水電開發建設項目已建成或在建,而目前已有水電開發項目47項,那麼,是不是就在這三年間,又有至少6個水電站建成或在建了呢?看來5•12汶川大地震帶來的滑坡等,並未讓官商們開發資源的步伐停下來。

舟曲是國家扶貧重點縣、甘肅藏區唯一的純農業縣、藏區經濟總量最小、最貧困縣、'5.12'特大地震甘肅唯一少數民族重災縣…有藏傳、漢傳佛教寺院50多座…現存文物古蹟20多處。

四川漢源縣順河鄉境內猴子岩發生堵塞大渡河的泥石流後,記者採訪當地居民得到的說法是:電站修路放炮太多了。……這個曾引起當地人反對的電站,進行過地質評估嗎?如果評估了,信息又公開了嗎?

從科學角度來講,這樣的一個地區應不應該建這麼多水電站?我到甘孜的一個縣去,我就問過當地的縣長,我說你們修這麼多水電站會有很多問題,包括它的縣城都是滑坡。他說我修這麼多水電站,自己一年的稅收,光稅收就有4個億”

您說水電工程引發災害是指什麼?開挖以後,挖出來的土石方我們叫渣,…只能往支溝裡面回填。…暴雨的時候就形成了新的物源…原來這個地方也可能坡很陡,下雨的時候也可能就是山洪,山洪的危害要輕一點。現在往溝裡堆了這麼多東西以後,很容易就形成新的泥石流。

“41個水電開發建設項目已建成或在建,12個馬上就要開展前期工作”是2007年以前的數據,新的數據是在泥石流之前,舟曲縣已有47個已建成或在建的水電站了。 應該有NGO組織去做更為詳實的調查。 NGO對水電問題的關注都還不算太深入。

聽那邊的朋友說,受災情況很慘重,相當大的面積夷為泥沼,死傷人數遠遠超過目前公佈的數據,但確切多少還不知,也很難知道了。

去甘肅路上,建議後方關注舟曲此前大量砍樹,密集建水電站,非法淘金等可能誘發泥石流的資料。同事無奈回覆:上面說了,不提人禍。

據史料,舟曲過去一直森林茂密,林木採伐始於明清,但真正造成破壞是近50年的事。 1958年“大躍進”時期,這裡的森林資源遭受到掠奪性破壞。據統計,從1952年8月舟曲林業局成立到1990年,累計採伐森林189.75萬畝。

那年去舟曲路上還有件事令人難忘:所見山嶺上樹木皆已由於修路,淘金等活動砍伐殆盡,空餘乾枯的土壤。路邊偏偏還留有林業部門木材檢查站,所乘的長途車被扣留1小時,僅因車上藏民攜帶一塊不到一米見方的木案板,被登記審查交代來源或許還有罰款…

九十年代末,在甘孜州境內的爐霍縣,因為幾乎已將所有樹木砍伐殆盡,滿山皆已光禿,只好就地解散了當地的林業局。

泥石流滑坡頻發威脅甘南重建,我們舟曲過去為國家貢獻了上百億立方的木材,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了解,當地特殊的地質狀況已經在上世紀80年代斷定為泥石流易爆發區,最佳的決策是居民搬遷。

地質專家楊勇分析舟曲爆發特大泥石流原因﹕白龍江上游興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項目,這些工程的開挖施工導致當地地質結構鬆動,很容易誘發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事發十幾小時防總才發出二級響應。甘肅地方大員第一時間沒趕去災區。泥石流掩埋十幾小時還空談救人,士兵還是只有鐵鍬,和512初期一個樣。 2000多失踪者估計兇多吉少

泥石流發生在舟曲縣北山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屬粘性泥石流。泥石流沖出溝口固體物質約180萬方,其中三眼村、月圓村、春場村基本被沖毀。

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辦王得楷主任說,早在幾年前他所在防治辦就將舟曲等數十個易發地質災害區列為危險區域。我的疑問是,地災辦的研究檢測成果是否報政府各級主管部門?呈報後是否有針對性的政策出台?舟曲特大泥石流是否有瀆職之嫌?

很多人還不是很了解災區情況。今日凌晨0點左右開始電閃雷鳴,緊接著山水泥石流順山谷衝出,瞬間掩埋縣城3、4個村莊,並堵塞白龍江河床,形成偃塞湖,縣城約有3/4人受災。泥石流有近4層樓高,掩埋無數生靈。

緊挨著舟曲縣的迭部縣,2005年的規劃中要修建27座水電站,擴容9座小水電站。

汶川、玉樹、舟曲這些在內地只有部分相干民眾知曉的地名,今天頻頻曝光成為全國人盡皆知乃至蜚聲四海的名詞,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有幸還是不幸。青藏高原為中華文化貢獻了兩條大河,而今卻似乎在懲罰的詛咒中被體現上蒼的威嚴。蒼天有眼乎? 節錄自《看不見的西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