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9, 2008

Street Fighter 街頭戰士


Posted by Picasa


不知道是誰的好主意,每一部桌面電腦,除安裝上不同的作業軟件外,必會加設一些電腦遊戲,好讓使用者在工餘或忙裡偷閒,玩一下遊戲,鬆弛一下神經或緊迫的工作。不過,現時的電子遊戲,已失去那種「得閒玩番下」的本意,日趨暴力,是兒童不宜的,「街頭戰士」這個電子遊戲軟件,就是其中一例子。這個電子遊戲甚至被拍成電影,但不怎賣座。

一向深受北京禮待的新加坡內閣資政前總理李光耀,上月終,在花旗銀行領袖典範巡禮午餐會上,談及香港當前政事之際,認為:董建華為人太祥和,而且不夠年輕靈巧,不是個街頭戰士,未能駕馭街頭政治,減輕對抗。他也認識曾蔭權多年,但卻不清楚曾蔭權有希望成為街頭戰士否。

不知李光耀的靈感是否來自電腦遊戲,還是在古稀之年,多看了一些不適合自己年紀的暴力電影,以致在言談之間,亦念念不忘那些賤肉橫生,好勇鬥狠,混跡街頭,撩事鬥非,隨時「劈友」(砍人)的惡漢、打手。

聽到李資政說要找一名「街頭戰士」充當特首,人人便不其然想知道「街頭戰士」應具備何種條件素質,立即對號入座,猜測哪一位才是「街頭戰士」,真命天子。一位比較冷靜的評論員說,香港目前的政局,並不至演變成街頭巷戰,特首無須穿上戰袍,披甲上陣,手執上方寶劍,違手諭者,就地處決,格殺無論。

首任特首董建華是船王之後,出生豪門,口含著銀匙長大,風度翩翩,哥兒公子,根本不可能徒步走過旺角砵蘭街、油麻地官涌街、石峽尾窩仔街、紅番區、「屠場」,更不會見過「白光入,紅水出」刀光劍影的場面。怪不得在沙士襲港之際,亦無膽進入災場,探望疾區群眾。對低下層的民間疾苦是知道,而感受不到;聽到,但沒有親歷其境。想找出辦法,而無實際行動;先請示中央,才研究對策;優柔寡斷,糊混過關。胡總說要他「查找不足」,曾副要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他只左顧右盼,不知所措,當然不會是李光耀所謂的「街頭戰士」。

其實,香港「街頭戰士」多如牛毛,其中最聞名的莫過如「長毛」梁國雄了。現年四十九歲的政治活躍分子,出身寒微,長髮披肩,戰衣是一件印有中南美洲革命烈士哲古華拉頭像的恤,是十足的街頭政治「爛仔」,「殺手」,過去因擾亂立法局會議秩序而坐牢、焚燒特區區旗及江總圖像、抬假棺材遊行示威,無所不用其極。去年再度出戰立法會選舉,竟打敗對手,取得足夠票數,搖身一變成為立法會議員,在接受特首接見時,拒與董握手,以合什為禮。此人中學還未畢業,曾當搬運工人,是否符合當特首的標準呢?這要李資政對「街頭戰士」的定義,作進一步的說明,才可定斷了。

在一個不大晴朗的下午,與友人顧遙先生碰面。他認為李光耀所指的「街頭戰士」,其實是一種具有「街頭智慧」 (Street Smart) 的人,從低做起的幹練人物,有政治本能的聰明,而不只是從書本學習得來的,是在實際工作中「滾大」(成長)「轆成」(打造)的一種精英素質,這就是英文所謂Political Savvy,有政治見識、見地。Savvy一詞源出於法文Savoir Faire,意思是「知道」「知悉」,精練得「話頭醒尾」(說前一半已知後半段是什麼),一個「世界仔」的醒目形象。而曾蔭權就是「街頭戰士」的典範。

說來,曾蔭權與波士頓亦有些少緣份,曾以「官學生」身份在哈佛大學完成其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不過,他在香港從未進入過大學。一九六四年,在香港華仁書院大學預科畢業後,做西藥推銷員。為了幾毫錢佣金,跑遍了港九新界每一個角落。一九六七年考二級行政主任,由於出身名校,是天主教徒,對港英政府來說,是值得培植的殖民地官員。此時,正屆由「港共」發動的「反英抗暴鬥爭」高潮,港英政權極需要一批年輕有為的「不怕死」、「不怕左仔」的低級行政官員去衝鋒陷陣,以戰止戰。

二級行政官上任第一件差事,就是設法壓止左派在油麻地發起的群眾街頭鬥爭活動,是「滅火隊」的成員。坐在位於九龍油麻地郵政局的政府合署高座大樓虛擬心戰室中的新入行官員,籌躇滿志,幹勁十足,有意與香港大學畢業生爭一日之長短,一較高下。「爬得快,好世界」;努力搏三兩年,便能「出人頭地」,升級紮職......從高處下望,郵政局對面的普慶戲院,正架起「港九愛國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八週年」文藝匯演的巨型彩畫,當中是毛主席畫像。當時,根本沒有人想到,再過三十八年後,居然這位二級行政官會成為特別行政區行政首長。

油麻地是六七年左派暴動的重災區。南九龍城判司署是港英警察逞兇地點,出席旁聽的左派罷工工人、愛國學生及記者,為支援被捕「暴徒」,在法庭石階被打得頭破血流。油麻地果欄是『國貨專車』司機聚集的地點,佐敦道渡海小輪碼頭是摩托車工會的據點,亦是海員工會老巢所在地。彌敦道與加士居道交界處,土製炸彈星棋密佈,交通寸步難移。一九六七年的香港,比起二零零五年的今天,更像街頭戰場。

向來「愛黨愛國」的民建聯立法局議員蔡素玉較早時表示:曾蔭權當上特首是「靠運氣」,說曾為人「自負」、「不尊重愛國價值」、「與愛國陣營有重大距離」。這多少說明這位在港英時代的「街頭戰士」,並非「左派」、「土共」所屬意的特首人選,就算中央要為他「黃袍加身」,也未必會被香港愛國同胞所認同和接受。不過,這批善解長官意思的老共,當然也不敢逆旨而行。

在反英抗暴鬥爭時期,港英政府是極需要一些二級政務官員,去做街頭勇將,做爛頭卒。但時至今天,香港政治形勢絕不像一九六七年嚴峻。為避免失控,更加要化戾氣為祥和,才能步向胡溫所說的「和諧社會」。如起用一個「以戰止戰」的街頭悍將,誓死保衛及執行基本法,那就太具暴力色彩了。但世事難料,笨蛋只能幹愚蠢的事情。

決定香港前途的不是特首。香港不能有「人治」傾斜,要有一部完整、合情合理的基本大法。法律不完備就要去修訂,執行不力就要徹換人選,中央過份干預,就要權力下放,不要怕有雜聲。要有廣闊的胸襟,融合各方不同的意見,政治修明,經濟才可搞上去。這大概是資政所言「街頭戰士」應有的「靈巧」了,而香港人始終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接受配給到的次貨。2005/4/22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