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寇克之死
被喻為侵侵的忠實代言人,名嘴查理寇克在猶他谷大學,進行一次政治辯論活動中,剛開始不到二十分鐘,被一名二十二歲的青年人,在校園草坪臺階帳幕講壇伏擊。行兇者是用一支舊式步槍,大約在一百五十碼外,一彈命中查理喉嚨,當場身亡。
這次辯論會是今年開學的第一炮,查理打算在十所大學校園,舉辦這種辯論活動。過往同樣的活動,有的在室內及室外進行,都非常受到歡迎,在原本比較自由進步的美國大學校園,散播出一股保守而且窄隘的言論,正合乎當權者的政治主張,為執政黨搖旗吶喊,深得主子寵幸,是難得的一株奇葩。
伏殺查理的槍手疑兇是泰勒羅賓遜,來自一個摩門教家庭,全家成員都是共和黨侵粉。泰勒雖然達投票年齡,但從未投過票,因此政治立場意向不確定。槍手在早上八時許便抵達校園,住所離校園大約四小時車程,槍枝是他的祖父所有,有說是他的母親給他的生日禮物。
泰勒自少對槍枝並不陌生,伏擊地點是面對講壇的一個低層建築物屋頂,居高臨下。對熟悉槍械的玩家而言,一槍命中一百五十碼以外的目標物,並不困難,無需是專業槍手,亦能做到。況且配上一根價值二千元的遠程瞄準器,對有射擊經驗的泰勒來說,好比吃沙律。
槍手在行兇後,與他的室友有短訊聯繫,表示不應把凶器留在校園的草叢中,想已落入執法人員之手,無法取回。而且身份已被追查,同居室友亦受盤問。據說室友是一名男性,正在轉為女性的階段中,事發後,與槍手仍保持親密的關係。
疑兇泰勒認為查理四處散播仇恨言論,令他十分厭惡,非殺不可。從種種跡象顯示,槍手是一名同性戀者,兼且是屬互聯網世代長大的網上游魂。在遺下的子彈殼上,刻有的符號及文字內容,充滿無意識的互聯網遊戲用語,耐人尋味,明顯有反法西斯信息,其中有收費電視劇終插曲再見吧美麗,這是一首反法西斯意大利名曲。
至於死於泰勒槍下的查理,是到自由派大學校園,與學生辯論出名的。他也曾到英國牛津及劍橋,與自由派學生領袖和教授辯論,詞鋒犀利,雄辯滔滔,滿口保守言論,常用黑白二分法,令參與者容易墮入圈套,啞口無言。查理的情商甚高,不易發怒,算是斯文,從不用髒話,經驗老到,對那些入世未深,準備不足的大學生,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雖然查理言論主張令人厭惡,但禍不至死,政治暗殺是要譴責的。查理的言詞是屬言論自由的框架內,受法律範疇的保護。就查理狡辯和詭辯的內容,略舉一二,他問一名女基督徒,寧願住在以色列突拉維夫,還是加沙地帶,這便迫使這位女基督徒,說選擇突拉維夫,因那裏有宗教自由,受到保護,因此證明以色列便不如她所說得那麼邪惡,這便墮進查理的陷阱了。
就墮胎問題,大部份美國婦女認為是她們的權利,而查理很容易把討論,拖進聖經的道德倫理及嬰兒的定義問題。在宗教信仰問題上,查理主張充滿排他性,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反對同性婚姻。他亦反對外來移民,認同美國優先,白人至上。他當然更加反對多元,平等及融合。對於禁槍,他反駁說,死於車禍人數多於槍枝,那麼是否要禁駕。其實是不值一直駁,駕車要考試領牌,持槍是否也要按同樣的要求呢。
查理的言論主張,頗受離港意見領袖所讚賞,他們喜而樂見的是美國內戰,幸好未有發生。不錯,在六十年代,一連串的政治槍擊事件,帶來社會的動盪不安,亦促進了不少利民變革。美國人所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便有待歷史去評說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