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2, 2010
Debate on Political Reform 余曾辯
余曾辯
繼台灣的“雙英會”之後,香港有樣學樣,也舉行了一場“余曾辯”。所謂“雙英”的其中一“英”,是指現任中華民國總統、代表執政國民黨的馬英九, 而與另外一“英”的蔡英文,現時為第一大在野民進黨主席,就即將與中國簽訂的“兩岸經濟架構協議 – ECFA”,舉行一場平等而公開的政策辯論。馬英九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蔡英文則是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法學院博士,論學歷兩人都是旗鼓相當,不相伯仲,論辯才可能是靈巧的蔡英文,比木納的馬英九更勝一籌。在政府政策辯論中,執政黨往往是掌握大量十分有利數據,而在論據上有實質的資料支持,當然是把持著優勢,而在野黨唯一的武器,就是打出對中共不信任及恐懼的歷史悲情牌,這最能煽情,打動民心。
雖然,“余曾辯”被香港學者馬嶽教授形容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弱懸殊的一場電視辯論會,但這不是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的辯論,亦不是什麼選舉辯論。若果真是如此高低易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行政長官曾蔭權,為什麼要下戰書,邀請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律師作為辯論的對手呢?曾蔭權是由800人組成的小圈子選委會選出來的,不要說全港700多萬市民無權投票,就是300多萬選民也無機會去選這個特首。在一定的程度下,是由北京欽點和祝福的,與殖民地時期受英國外交部委派的港督,無多大的分別。反觀屬公民黨的余若薇,是由分區直選產生的立法會議員,是由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是有一定的選民基礎及民意授權。
在曾特首的挑戰書中,除了用余若薇公民黨黨魁的銜頭外,還稱余是“五區公投總發言人”。所謂“五區公投”是由較為激進的“社會民主連線”發動,公民黨主力參予,其他泛民黨派不支持,建制派保皇黨全面抵制的一次全民公決運動,親北京人士更指公投是違反香港基本法。全港是分成5大選區,每區若有一位泛民立法會議員自動辭職,政府便要依法進行補選,在選舉過程中,5名參選人會提出單一的議題,主張廢除功能組別,盡快實現真普選。在補選當日,雖然5名辭職的立法會議員,均以高票全數當選,重返立法會,而且得到50萬選民的重新授權,爭取廢除功能組別及實行全面直選。但由於出來參加投票的人,不及已登記選民的兩成,因此,政府及建制派聲稱這次公投是徹底的失敗。
曾蔭權就是以為可以藉與公投派辯論,而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更從中分化公民黨與社民連之間的團結合作。看來,這個如意算盤是打錯了。社民連不但全力支持余若薇與曾蔭權的電視直播辯論,更召集支持者在會場外舉行示威集會,為余打氣。辯論是不讓觀眾直接參予,無現場即時發問形式,而且是在曾蔭權感到安全的政府總部進行。曾蔭權經過多次排練,預先準備好材料,照本科宣,無論是對方提出或抽選的問題,均按擺在他面前的標準答案念一遍,表情生硬,並故意標簽余若薇與激進的社民連為同路人。以西藥推銷員出身的曾蔭權,並未發揮所長,用說話及理性去向港人推銷拖慢民主進程的政改,反而處處攻擊對手,讓政改停滯不前。
以大律師雄辯滔滔的辯才,余若薇當然大獲全勝。泛民議員之所以在5年前,捆綁式反對沒有時間表及路線圖的政制改革方案,因為看不到中央的誠意,讓香港人取消功能組別,實現直接選舉全部立法會議員,而沒有事前經過小圈子篩選特首提名人,用一人一票方式,選出行政長官。在多次人大釋法,推遲在基本法規定的直選安排,港人對重提2005年的政改建議,已全無興趣,光是作小量修改,擴大民選議席的同時,也按不變的比例,同時增加功能團體議席,而無取消的意圖,當然不會被大多數要求民主的港人所接受。余若薇在結案陳詞中,如泣如訴地要求中央履行承諾,寧願原地踏步,也不想行差踏錯,並懇請曾蔭權船長,在最近宣傳政改的“起錨”運動中,交出詳細航海計劃及走向目的地的航線圖。
在“余曾辯”之後,曾蔭權承認辯才不及余若薇,但說宣傳政改的目的已達。可是,據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在觀看余曾辯論後,人們更清楚知道政改是什麼一回事,而且反對曾蔭權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由原來的少於半數,轉變成為超過半數,這是弄巧反拙的最佳例證。民主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為政者掌握了否?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