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31, 2013

Periodicals 雜誌期刊 (VI)



在開學前,繼續清理一些舊期刊,竟然還保存著互聯網開始流行時的阿虎雜誌。諷刺的是,阿虎網誌居然要關門大吉。現在上網已成了生活的一部份,與網友見面,比見親人還要多。在2010年8月登出第一個網誌,只有11人看過,3年後,已共有4萬5千多個點擊。當時是以歌曲為主,後來有文章,也登了不少照片。由不習慣到運用自如,經過了不少的學習與嘗試,總算追上了潮流。始料不及的是,阿虎不選擇登廣告或收費,去維持網眾,而是摺埋,頗令人失望。其實最初寫網誌是從谷歌開始的,今後會回到從前。感謝網友不棄,繼續易站交流。

http://pkchanboston.blogspot.com/






用雜誌去為網絡宣傳的年代。1998/7





在網上看星空奇遇,購物,現在已是不足為奇的了。1998/12





網上可尋歡?1999/2





狗也可化身上網。1999/3





現在還是有人買CD碟的。1999/4





向大學生埋手。1999/5





50個熱門網站。1999/7





網上生活。1999/8





網上自拍。1999/10





看電影。2000/4





餐飲雜誌。1999/1





成條魚上。1999/3





當然好吃。1999/4





麵包是賣點。1999/5





正湯。1999/7





碟碟精彩。1999/9





叫外賣?1999/11





雞常燒。1999/12





印度火車之旅。1981/6





埃及多事之秋。1982/2





搭橋。1983/5





潛入冰水中。1983/7





太空工作。1983/9





阿富汗少女。1985/6





17年後再找到了她。2002/4





變成這個樣子。





養豬可致富?1985/9





鐵達尼。1985/12





篷車征西。1986/8





成吉斯汗。1996/12





印度建國50年。1997/5





太平洋風情。1997/6





三峽。1997/9





黃沙浩翰。1998/1





橫跨西伯利亞火車之旅。1998/6





古巴有我祖父的足跡。1999/6



Thursday, August 29, 2013

到中流擊水 We Shall Overcome





在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的演說50週年之際,重溫一下美國民權運動抗爭歷史,會有一定的反思作用,所謂人民權利得來不易,因此要更加珍惜、積極捍衛。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抗爭道路,已成了各國、各地民眾的爭取民主權力的典範,問題在於現今世界,還需要好像馬丁路德金博士的這種魅力形領袖嗎?答案是毋容否定的,不同處是力量來自每一個參與者,在運動中必然會踴現出天然的領袖,但也不會是只限一位。




最終得到解放。這是一本有關民權運動歷史的補充教材,下面圖片就是來自這本書。





正義奔騰如洪水,力量匯集成巨川。




不要種族隔離教育。




過往,黑人就好像是貨物一樣,在市場上販賣。




躲藏在箱子,逃離奴隸主的魔掌。




私刑處死是文明的嗎?




打仗有你份,權利就欠奉。




有色人種候車室。




最高法院教育平權聽政。




種族隔離教育要不得。




寧願搭順風車,不乘種族隔離巴士。




示威被打是經常發生的。




黑人要坐在後邊。




抗爭勝利才可坐在前邊。




亞拉巴馬州州長華萊士堅決與聯邦政府命令對著幹。




取消種族隔離教育上課的第一天。




種族混合是共產主義?




坐在非黑人用膳區,無人會給你服務。




到南方去支援,巴士也燒了你。




打到你頭破血流。




出動到聯邦軍隊保護到南方支援的自由鬥士。




無懼水炮。




坐下來作反抗。




出動警犬也不怕。




馬丁路德金博士為演說在排練。




25萬人在華盛頓林肯紀念碑前集會。




老人家第一次登記做選民。





被推倒也要繼續抗爭下去。




在北方示威就輕鬆得多了。




青年手拉手,奔向南方。




南方選民要懂得念一段憲法才可登記。




非暴力訓練。




白人青年也參加。




義工訓練。




在對峙。




結果被打下去。




繼續抗爭,無懼打壓。




政客乘機爭取支持。




站在抗爭的第一線。




向死裏打。




警察來了。




爭取公義,態度堅決。





黑白分明,但公義模糊。




誰不愛國!




只活了39年,留芳百世。










天生的演說家。




被警察拘逋。




有快樂的家庭。




卻選擇走最艱苦的道路。




就是基於有這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