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等』與『分配』
語云﹕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思是說,人們之所以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問題核心不在於社會資源的不足夠,而是分配上的不平均。常常會聽到小孩子說﹕不公平(It’s not fair)!從這簡單的說話便可看出,公平與否,連小孩子都可以作出價值的判斷,但是,比較困難的反而是分配是否平均的問題。
當經濟陷入衰退時期,市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為著禰補巨額赤字,縮減開支,首先被開刀的,當然會是向教育埋手了。近幾年來的財政緊縮,『肥肉』已經不存在了,一些項目的削減已是到了『骨層』。財削很自然便會涉及有限資源的分配問題了。究竟怎樣去分配這有限的財政資源,要連小學生都會說是公平的呢,這是一個頗具挑戰的問題。
新到波士頓的移民,人新路不熟,加上語言上的障礙,只會聚在貧窮的鄰區,因為,那裏租金比較平,居住環境當然會是差,道路失修,就算連鏟雪的基本服務,都會是非常糟糕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社會設施及治安更加不用說了。窮人的命運就是不是要長期蹲在貧民窟,永世在那裏打滾呢?過去百多年以來,波士頓唐人街就是一個貧民窟。經過華埠居民不斷努力爭取,在社區活躍人士的大力推動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唐人街有了可負擔的出租房屋單位、華人診所、社區服務中心、成人英文班、托兒所、課餘班、啟蒙學校,連小學也辦得十分出色,近幾年還有了初中及高中。當然,還有欠缺的地方,如華埠圖書館、清新的空氣、良好的治安、平等的就業機會、社區決策權及政治參予權利等。華埠擁有的基本社會服務設施,不單只是為區內的移民提供服務,而是惠及鄰近的社區,及在其他有華人居住的社區及市鎮。
不過,華埠近幾年來的發展,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區內的豪華住宅愈來愈發展得勵害,不但令唐人街的租金大幅度上揚,學位及服務也變得緊張起來。低收入家庭已經負不起貴的租金,要搬離華埠了,而收入較高的新住客,反與低收入的居民爭逐僅有的資源,令原來不足以應付社區需要的資源,更形短缺。
如果你要問,部份住在堡壘村、公路村,甚至大同村的小學生,為什麼要冒著凜烈的寒風,一大清早,在危險的街角,等候著公立學校的巴士,乘坐一個小時的車程,往陌生的、白人聚居的查理士鎮上學,而眼見鄰居的同齡小朋友,可在爺爺婆婆的陪同下,步行前往附近的昆士學校,心裏必定會說﹕這公平嗎?媽媽會說﹕老是這樣去選,但總是選不到,申請轉校的手續也辦了兩、三年,總是要等這麼久,因為要長期安排接送,出外找工作的機會也斷送了,擔誤了不少寶貴的時光。
六、七十年代反種族分隔下的政治形勢,在1989年的法庭指令下,波士頓公立學校開始實施《約制選擇(Controlled Choice)學生派位計劃》,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了,期間曾經有過多項的微調,但是,在理念及程序上大致是沒有太大的改變。對小學及初中學生而言,簡單的說,這計劃就是讓家長送子女入讀住所附近學校的同時,容許他們有機會選擇區內的其他學校。全波士頓市是分成3個地理分區- 即北、西及東區,而理論上,各區內所有的學校質量及類型是相約的。高中除外,學生只能選擇居住地點所屬學區中的學校。如果學區沒有某些特殊課程或為非英語為母語的過渡課程,學生便可選擇跨區的學校。此外,每一學校只能收取百份之50,在一英哩以內步行上學的學生,其餘的百份之50學生,是用學校巴士從學區內各處接載往返該校。
以波士頓昆士小學為例,全校有810名學生,百份之50學生是屬步行區學生,這400多位學生是住在離學校一英哩範圍以內的學生,其餘的400多學生是用校巴,從北區接載往返學校。這學校是在唐人街,而且以學術出眾而馳名全國,所以極受家長的歡迎,選擇這學校的人數總比學額為多。因為,所有學位均由公立學校當局作統一派位,學校無權選擇收取或挑選學生,由於學位有限,選擇進入這學校的人數多,便會用抽簽的方式,把學生派往所選學校。故此,就算在唐人街居住的學生,也只有百份之50機會進入昆士小學,加上昆士小學的5年級畢業生,可直接升讀在唐人街附近、水平甚高的的昆士中學,所以競爭力更比任何學校為高。
過往,美國政府大力推行種族融合政策,硬性規定學校要有相當的學生種族比例,由於這會產生反向歧視,現在已無種族限額規定,但是,在這政策下,仍要求學校要有比較均勻的種族組合。因此,昆士學校,有65%是屬亞裔、15%屬黑人、8%白人、12%西語系人。在唐人街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相當理想的種族比例,亞裔有機會與不同的族裔人種共同交往、平等相處、尊重不同的文化,一起生活及學習,是和諧社會的典範。倘若只收華裔,學生並沒有機會與其他種族和族裔溝通融和了。
由於波士頓公立學校,在學生接載方面的開支是非常龐大的,加上財政緊縮,要是削減其他基本服務,很容易便會想到要減少學生接載了。如要減少學生接載,便觸動《約制選擇學生派位計劃》其中相關的法庭指令了,因為這個學生派位計劃,是保障學生在沒有因種族的問題,而受到入學的歧視,這亦保證家長有相當數量的學校,去作出入學的選擇。因此,為著不違反有關法庭的指令,便有人建議把目前3個學校派位分區改為5個,讓接載學生的校巴的路程縮短,及減少行車時間,步行上學的學生人數多了,接載學生往返學校的支出亦相應減少,省下來的費用便可用作其他教育上的開支,這個算盤應該是打得響的。
需要指出的是,把目前3個派位地理分區改成5個,並不意味著全面取消用校巴接載學童,只不過是減少而已,波士頓公立學校全部近5萬個多學生,仍然會有一半需要接載,這包括免費派發公車月票給中學生,更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是獲門前接載,校巴上還有跟車沿途照顧,這些費用是減不了的。因此,是無法估計在實施5個學生派位區後,所省下來的開銷會是多少,但是如果是省下10份之1,仍會是有人贊成的,因為驟眼間看來,每年花費7千200萬,用校巴接載學生往返是驚人的,若減下來的費用,直接用在學童身上,當然是沒有人會反對的。就算是反對,說服力是不強的,亦欠缺理智的論據。
但問題是對唐人街的學生家長的影響又怎樣呢?現時乘校巴進入唐人街上學的學生,可能會減少,令更多在唐人街附近居住的學生,有機會步行上學。受影響的只限於目前在北區邊緣的學生,因重劃學生派位區,再不會乘坐校巴進入華埠上學了,而要在新學校派位區步行上學。在昆士小學,這類的華裔學生不會超過50名。若這些學生屬特殊教育需要,及需要入讀過渡英語浸進課程(即前中文雙語課程)的,仍可跨區乘坐校巴進入昆士學校。
華人家長另一個擔憂的問題是,在新的學區內,可能再沒有一間像昆士小學這樣高水平的學校。原則上,波士頓公立學校有責任,要令每一學校派位區內的學校,教育質量是相等的,當然學校成績會是相當參差的,但是,並不表示昆士學校是唯一高水平的學校。作為家長,若認為子女被派往的學校並不如理想的話,便應該組織起來,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不是抱怨派不到好的學校,及用盡一切方法去轉校。若社區活躍份子有遠見的話,也應抱著同一的信念,在各學校派位區,甚至在不同市鎮、鄰區,讓好像昆士小學一樣的學校遍地開花,那時,家長再會為找不到好的學校而發愁嗎!
同樣的道理,只看眼前在唐人街的資源的不足,目光只放在小小的華埠,而且忽略了華人聚居點,已經不再是局限於唐人街這個事實,在華埠以外的居民,更應該在所處的社區或市鎮,去爭取有利於少數族裔的平等教育機會及服務了。沒有人會覺得,這些關乎子女的教育工程是短期的、而是上天的賞賜。唐人街現有的服務也不是從天掉下來的,而是經過幾代人努力不懈,爭取得來的成果。資源不足已是一個無可爭議的現實,但是,怎樣去爭取公平地分配僅有的資源呢,仍然是一個值得認真去思考的課題。
Thursday, March 12,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