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1, 2022

憶李怡二三事 Remembering Li Yi



憶李怡二三事 

自從加入了學生報編委後,名為發行人,實為大雜工,到各大專院校送報,取稿樣,向外搜集資料及採訪活動也多了。每次,都是跟隨着學生會外務副主席,到這去那探訪,好不熱鬧。

這次是摸上荷李活道,一棟三層高的舊木樓,是七十年代雜誌社,借用三聯圖書公司的臨時編部輯兼營業辦事處。佈置簡陋,但是開會連會客室倒不算小。十多個學生報編輯部的年青人,擠滿了這個小空間,真有點大家庭的格局,倍感親切。坐在當中的李怡,不就是我們的長輩導師嗎?

有東方保羅紐曼之稱的李怡,看起來有歐化俊秀的臉型。一頭短黑髮,身穿白色夏威夷裇,藍色斜褲,穿上白襪皮鞋,是標準左派中低層幹部打扮,屬實幹型領導,果然是香島中學畢業生,不忘本色。坐近入口處,打開天窗說亮話,竟然門也沒有關上。

話匣子打開不久,突然間,門外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是一位衣著入時的女仕,身穿裙子,樣子端莊斯文,說是回港留美學生,順道上來拿取預訂雜誌。見到我們這群年輕人,好像是在開座談會,很想參加。經李怡解釋說,這是內部活動,不向外公開。失望之餘,便乘機發難,直斥七十年代,一面保釣反日,卻接受日航大幅廣告,另一面愛國用日元。

李怡也絕不退讓地說,保釣是反對美國把釣魚台列島,連同沖繩一併交與日本。雙方爭論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進行,並歡迎這位女仕投稿繼續討論。由於時間問題,女仕主動退場。因事出意外,李怡說這幕情景,可作粉筆字抹去。好一個處變不驚的應對,始終是泰然處之。

續談時,李怡直言不諱地說,七十年代不是一本學院派政治刊物,主要工作第一是統戰,第二也是統戰。而以名士派見稱的學生報,今後亦應如此,認祖關社之餘,要走群眾路線,團結同學,搞統戰,集中社會力量,擴大影響力。不似得新晚報羅孚,擅長改學生報文章,少些談鬥爭,多談勞苦階層生活。

第二次見到李怡,已是三聯會客室座談會後四份一個世紀了。在九七前,李怡隨司徒華,遊訪北美各大城市,其中一站是波士頓。獨個兒坐在有四百多座位的公立小學禮堂,孤單且疲倦,大概是飛行時差之故。以為他低頭寫稿,欲上前詢問他的演講安排,卻不經意地吵醒了他,真有點兒內疚。在傳統保守的華僑社群談香港前途問題,參加人數會是大失預算的,已是滿頭白髮的他,還是建議主辦者,下次預訂一個較小的會場。

一般人以為李怡只是七十及九十年代總編,誰不知他還編了中國近百年歷史圖集,是本有三英吋多的黑白照片圖集,大磚頭開本,附有英文解說。在出版前接受預訂,售價七十多元。由於功課太忙,遲遲未有到取,勞煩雜誌社多番來電催促,對會員訂戶工作關懷細緻,是左派群眾工作的一貫作風,難怪統戰做得這樣成功。

李怡一向被國粹派視為導師,深受當時專上學生界的尊重,為認祖關社運動指導方向,對高中學生亦有啟蒙作用。對社會的批評,對國家的鞭撻,對世界觀的反思,帶來不少養份與分享,在此,感謝你!





 

Monday, October 3, 2022

Her Majesty 女皇與我


 

女皇與我

雖然在何文田一間官小,讀了整整六年小學,但當英女皇依利沙伯二世到訪愛民邨時,因早已畢業,沒有機會與女皇近距離接觸過,可謂緣慳一面。不過,倒與女皇御妹有一面之緣。瑪嘉烈公主訪港時,途經楠道,距學校僅有半箭之遙,有幸被選為學生代表,手持米字旗吶喊歡迎。後來,楠道因此改為公主道。

五三年,慶祝英女皇加冕,九龍出會巡遊,是頭等大事,聽母親說起來,也眉飛色舞。這是大英帝國皇室,指令其港英政府代理人,搞的超大型活動,其中包括有相當濃厚的嶺南文化元素,搭建花牌排樓,在油麻地彌敦道舞金龍,行高橋,軍操等。一方面,要突顯宣示英國對香港擁有主權,另一方面,做到與民同樂,尊重本地文化。

真不知大哥,從那裡弄來一些女皇登基紀念品,其中就是那隻加冕紀念杯了,一直留存在砵蘭街住所很久,有紀念價值,應是沒有丟掉的。那是一隻淡黃色塑膠水杯,配有杯耳的金色金屬座。上面刻有女皇二世皇家徽號,十分典雅精緻。五十年代,英國輕工業製造已有這樣的水平,工藝技術之高,可見一斑,如是在殖民地香港生產,更不能少看香港人了。

大家姐依利沙伯也不甘示弱,從她的英文名字便知是個女皇標準粉絲,升上高中後,話說向同學借了三本硬皮女皇畫冊。兩本是全彩色印刷,分別是女皇生平及登基大典,第三本是黑白印製,是女皇大婚典禮,精彩非常。大家姐老是說是同學的,要我們趕緊看完,歸還同學。

可是三本書一直擱在書架上,月復月,遲遲沒有還給同學的動靜。結果在母親追問下,才招認是用零用錢買來的二手書。其中畫冊封面,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女皇側身坐在黑驥,身穿紅藍色軍禮服,英姿颯颯,以最高統帥軍銜,檢閱皇家御林軍。比起那些站在吉普,或扶着大房車,威武得多。

自少在官立小學接受教育,天台上米字旗每天升降,由穿黃斜制服的校役負責,沒有什麼儀式,十分隨便。班房黑板頂方的女皇標準像,不用擔心被歲月神偷,拿了回家,或有人會抹黑塗污。更沒有要人向她鞠躬行禮,三呼萬歲,但她必然向每一個人恭敬地微笑。沒有直接交稅給她,以她命名的有青年館,中學,醫院。公平公正的法律保護,自由平等的人身安全,免費教育。網上總會有人盡情詆毀侮辱謾罵,公道自在人心。

公務員公開稱她事頭婆,是有點貶義,廣東佬是這樣直接,出糧給你的女事頭,就是事頭婆,沒有人會因而拉你坐監。她的身價只有一元以下,這種價值的紙幣,硬幣才有她的頭像。冠上皇家的稱號,也不屬於她的,正如歌仔話,皇后大道東,連皇宮也沒有。

移民美國,珍而重之地仍然保留着不少女皇頭像的郵票,紙幣,硬幣,更有首日封。說懷舊也好,甚至戀殖亦不介意。在香港學得不錯的,是殖民地英語教育,成為養兒育女的維生本能工具,能不拜港英所賜嗎!

八十年代,拿着本英帝護照,登陸不了英國,反而在美洲新英格蘭上岸。在入藉考試中,老美移民官要我用英文默出:莎士比亞是個偉大的劇作家。當然難不倒我,一字不漏全部準確默出。移民給我一個熊抱說:歡迎你這樣的紳士成為美國公民,我回敬地說:天佑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