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2, 2025

A New Year 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

五十年前,在1975年,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社論,題為:一座座火山爆發,一頂頂皇冠落地。表示由中共支持的世界革命形勢一片大好,把美帝西方皇權,鬥得焦頭爛額,與現今所謂東升西降,百年不遇大變局,不遑多讓。人們會問,既然,歷史不斷向前發展,可是當權者的思想,並沒有超前,而且是五十年不變,原地踏步。明顯地,紅色政權數目並沒有增加,反而愈玩愈縮。

2025年的開局,大抵就是2024年所種下的結果。一切都可追源溯始,是有跡可尋的。民主黨慘敗,不但只造就了侵侵的瘋狂,更顯露出他的愚昧無知。一個背負着被判有罪的重罪犯,雖然得到法庭無條件釋放,但始終都是擺脫不了罪責,負有犯罪記錄的惡名。人們會質疑這人的誠信問題,對他的決策,大打折扣。

在一月六日,美國國會正式確認去年的大選結果,諷刺的是,主持這行禮如儀程序的,正是競選落敗的賀錦麗,她以副總統及參議院主席身份,實現了這個政權和平交接的傳統,讓侵侵順利進入白宮,榮登總統的寶座。共和黨亦控制了參眾兩院的多數議席,更取得了在最高法院多數保守派法官的支持。美國政治形成一黨獨大的局面,總統更加可唯我獨尊,任意妄為,足以與中共相比美。

唯一缺失的是,侵侵是一個重罪犯,他所做的一切,都背負着道德的枷鎖,這個烙印是無法抹去的。這樣的總統,已失去作為國民的道德精神榜樣,也不是什麼權威力量支柱。在國際舞台上,還能獲得多少的尊重,更是成擬。人們會竊竊私語,他是個犯罪份子呢!

在侵侵還未上台前,已製造了不少事端及外交災難。這包括要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重奪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購買格陵蘭島,改墨西哥灣為美國灣等。要哈馬撕釋放人資,但早前卻說,所有人資已遭殺害,又何來有釋放的條件呢?這些都是地緣政治的偽命題,目的是轉移視線。這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均與民生福祉無關,掩飾侵侵對外交認識膚淺,對國際政治的無知。侵侵不是說過不會發動戰爭,犧牲美國子弟的性命,但以上的要求,不就是要挑起戰爭的火頭,讓世界永無寧日嗎?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這更非維護世界和平的做法。

為報復音樂會擄殺事件,以色列對加沙走廊狂轟濫炸,幾乎把整個地區移平,無一建築物倖存,人命死傷無數。並打垮了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及其後台老板伊朗和俄羅斯。更令敘利亞阿撒特政權失去靠山。棄甲曳兵出逃莫斯科。由土耳其支持的伊斯蘭武裝組織,在各方勢力默許下,進入大馬士革。一群穿拖鞋的恐怖份子,在奪取政權後,搖身一變著上西裝,打起領呔,改旗易幟,但改變不了消滅以色列的主張。以色列乘機進駐戈蘭高地非軍事區,並轟炸敘利亞境內的軍事設施基地,俄羅斯軍隊亦返回基地,並徹走所有艦艇。今後中東地區的和平,就要看看侵侵的應變手法了。

發生在中國用汽車撞向人群的獻忠事件,竟然在美國發生,希望這只屬個別行為。不過,在美國西岸,一場山火,就把洛杉磯附近,過萬間低密度房屋燒毀,人命財產損失慘重。侵侵指責民主黨州長防火不力,花錢在非法移民,沒有好好清理樹葉,及撥款作消防開支。其實去年夏天雨水充足,植物生長茂盛,令山火一發不可收拾,卻是主因。侵侵在競選時,已聲明不會撥款給加州民主黨救災,對反對派懷恨在心,是一名心胸狹窄的政客。

在遣返大量非法難民上,合法移民也難免遭殃,特別是兒童及難民在美國出生的子女,勢必一同被拘禁及遣返。這裡涉及人道問題,且看侵侵有何花招,去實現其競選承諾。正當未有實際行動之前,躲在紐約唐人街的中國經濟難民,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紛紛轉入地下,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擔心被遣返的時刻,將會到來。他們可能後悔生活在美國,比起往時更加不自由,更被已上岸的同鄉看不起。

侵侵一向反對電動汽車,這與石油開發商,在競選時的承諾有關,預料與馬斯克的關係不會長久。無論馬斯克對侵侵的當選,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依附着一個世界首富,始終會涉及利益及法律矛盾與衝突。馬斯克在侵侵內閣中的身份地位,權力分配,始終是個定時炸彈,關係複雜,決不是長久的,是福是禍,不久便能分曉。加上小甘迺迪,侵侵兩個兒子,女婿,副總統,和眾議院議長,一班庸才,七嘴八舌,出謀獻策,看來並不樂觀,橢圓形白宮辦公室會是非常熱鬧。

似乎人民日報在1975年發表的元旦社論,預言皇冠落地是對的,皇權是衰弱了,皆因是行了君主立憲。可是烽煙四起的,不是革命的火山,而是民主浪潮一浪高於一浪,打垮的不是王朝,而是專制獨裁政權。2025年政局將會是動蕩不安,風起雲湧,一片混亂,連場好戲,令人目不下暇給,不必購票入場,而是置身其中。在互聯網上,已能感受到驚心動魄的震盪,但願人們輕舟強渡萬重山。











Saturday, December 14, 2024

Kahlil Gibran 紀伯倫

 










Kahlil Gibran 紀伯倫 

說,波城唐人街人才輩出,是臥虎藏龍之地。但百多年來,就好像只出了一個身兼詩人、文學家、雕塑家、畫家的巨人,而且不是來自中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位文學藝術家曾在舊昆士小學(1847-1976)念過書,即現時中華公所的所在地,亦是華埠昆士小學的前身。他是敘利亞 \ 黎巴嫩人,名字叫紀伯倫 (Kahlil Gibran)

1883年,紀伯倫在地中海西岸黎巴嫩山區出生,家境寒微,父親因賭博、欠債及逃稅而入獄,母親攜同四名子女來美尋找新生活。當時,紀伯倫只有十二歲,就在夏里臣街居住,與舊昆士小學相隔一條街。另有一說是,紀伯倫在愛丁堡街落腳,無巧不成話,即在現時的波士頓藝術學會那條街。在百多年前,這裡一帶被視為波士頓的『貧民窟』,紀伯倫的母親靠做小販,沿門叫賣維生,而紀伯倫就入讀特別班,學英文。

1898年,18歲的紀伯倫返回貝魯特,進入克瑪學院學習阿拉伯古典文學,後因思想激進,在1901年被逐回美。此後,母親及兄妹相繼去世,剩下來的小妹是做縫紉,而紀伯倫靠繪畫及寫文章去維持生計。當時,在唐人街有很多敘利亞/黎巴嫩人居住,紀伯倫就是畫肖像畫為主,因帶有濃厚的阿拉伯風格,因此很受歡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所謂敘利亞及黎巴嫩同屬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部份。在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時,西方大國便『分贓』,在中東『製造』了不少小國,法國在黎巴嫩進行影響,而英國在敘利亞指手劃腳。由於這那裡戰亂頻頻,加上宗教問題復雜,不少人就遠道重洋,來到美國謀生。最初,敘利亞人是聚居在夏里臣街、乞臣街及阿賓尼街一帶,他們不是回教徒,大多信奉Maronite/希臘東正教(Greek Orthodox Catholic),這裡曾有三間敘利亞人去的教堂,唐人多把他們當為天主教徒。在1926年,當黎巴嫩通過獨立憲法後,波士頓的敘利亞人便改稱自己是黎巴嫩人了。

由於修建公路,市政府進行收地,在唐人街大肆清拆,黎巴嫩人便遷出,連教堂一起搬往西洛斯堡里(West Roxbury)白人區,剩下來仍在唐人街的不超過五戶,其中一家就在屋街與夏里臣街角賣潛水艇三文治,過往那裡是一間雜貨店,專售黎巴嫩人喜愛的家鄉土產及物品。紀伯倫在波士頓唐人街大概生活了十二年。

紀伯倫在1931年逝世,在世上只活了四十八個寒暑,其中有三十一年是遠離自己的祖國。雖然在世匆匆,但留下在人間的畫作共有七百多幅,分別藏於美國的博物館及在黎巴嫩家鄉的紀念館。 文學著作有十多部,以散文詩聞名,筆法近似舊約聖經,蘊含極深的宗哲理念及教誨,而且受尼采的影響很大。紀伯倫的散文詩首先在1923年被矛盾介紹到中國,在1931年冰心翻譯了《先知》這部作品。

為紀念紀伯倫,波士頓市政府在郭培理廣場公立圖書館前,放置了一面小小的牌匾,上面刻有紀伯倫的話﹕心受眾恩,獻我綿力 (It was in my heart to help a little because I was helped much.) 這反映出紀伯倫在唐人街艱苦的歲月,仍懷著感恩圖報之心。在舊昆士小學對面,曾有專為敘利亞黎巴嫩人提供社會援助服務的志願機構,贈醫施藥、派牛奶,婦女就在那裡做一點手工藝出售維生,而紀伯倫亦在那兒寫文章、作畫及賣畫。在波士頓的黎巴嫩人均以紀伯倫為榮。

在美國的黎巴嫩人現正在網上發動簽名運動,要求為紀伯倫出紀念郵票,唐人街的華人也應支持,與敘利亞黎巴嫩人一起在這裡生活,而且相安無事,總算是一種緣份吧。3\8\2006